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将特色产业作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踔厉奋发的身姿谱写富有翠屏特色的乡村振兴“奋进曲”。

红高粱“酿”出富民产业

作为“宜宾糯红高粱”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地,翠屏区长久以来都保持着种植优质酿酒专用粮的传统。从2008年全面推进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至今,酿酒专用粮“两域分布、两线串联、两点示范”的基地生产布局已然成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庄镇左湾酿酒专用粮基地。翠屏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去年高粱我卖了2万多元呢!”白花镇农户杨平高兴地说。他种植的高粱品质优良、产量高,备受企业青睐,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实现了高粱的优质优价销售,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为了推动酿酒专用粮产业的发展,翠屏区采取“白酒企业+订单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产品的产销对接和优质优价。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户的利益,还提高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同时,当地加大了科技投入和管理力度,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高粱的标准化生产。翠屏区还免费为农户提供生产农资,并组织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确保了高粱的健康生长和优质高产。

小青菜播种大希望

在翠屏区宗场镇种植的青菜是制作宜宾芽菜的重要原料,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青菜今年收成很不错!”宗场镇农户何福君说。他种植的青菜经过初步加工成白芽菜后,由区内芽菜企业按订单收购。“今年白芽菜的收购价每斤约 0.8 元~1.3 元,而且产量还在逐年提升!”何福君的笑容中充满了期待与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谊镇青菜丰收。翠屏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宜宾芽菜”的核心产区,翠屏区素有“中国芽菜之乡”的美誉。

在翠屏区的芽菜加工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地制作着芽菜。这些芽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欧洲等国外市场。

翠屏区现有芽菜加工企业14家,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和荣誉,通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公司+专合社+基地”的模式,推行订单农业,种植芽菜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生猪和特色水产(稻渔)作为翠屏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翠屏区通过引进现代养殖技术与管理模式,持续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翠屏区生猪规模养殖场已达184个,其中市级以上生猪标准化示范场33个。生猪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到20家。

为进一步挖掘产能,翠屏区正着手老旧养殖场的智能化改造,以科技力量提升效益,全力推动德康“百村百万”生猪养殖项目,力争实现新增产能7.5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翠屏区小龙虾捕捞现场。翠屏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眼下,正是小龙虾上市的黄金时节,在翠屏区白花镇的小山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养殖基地里,养殖户们正忙着捕获成熟的小龙虾。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被打捞上岸,经过筛选、称重、分装、封箱、装车后,便会及时发出。

翠屏区拥有稻虾养殖的良好自然条件,水资源充沛、气候冬暖春早,年平均温度18℃,比湖北等传统小龙虾产区提前约60天上市。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早虾产业,2023年,翠屏区整合资金998万元,建设区域性小龙虾产地交易集散中心、交易品鉴中心以及小龙虾预制食品加工厂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加工和流通体系,小龙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7万余吨,同比增长2%;渔业产值7.79亿元 ,同比增长5.37%。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市首位。

展望未来,特色优势产业将继续成为翠屏区发展“土特产”的重要优势和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延长产业链条,翠屏区将聚焦生产、收储、运输、加工以及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社会化分工工作;同时,努力形成“一园区、一链主、一平台、一政策”的发展格局,让每一个特色产业链条都做大做强并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舞台。(叶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