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河南麦收大戏基本结束。在河南新乡县永昌家庭农场,金黄的小麦堆成一座座粮山,让人感到格外欢喜。经过专业人员对小麦湿度、发芽率等层层筛选,优质合格的“麦种”才能顺着传送带缓缓淌入粮仓。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颗粒归仓是农民最高兴的事儿。”农场主马有永嘴角挂满笑容,和前来走访巡视的当地供电所负责人说道,“以前种地看天等水,现在从种、管、收再到后期烘干、入仓,全部实现了现代化,节省了人力物力,充足的电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生产的效率。”

马有永有着多年的规模化种植经历,经营的永昌家庭农场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家庭农场。农场流转土地5000余亩,全部种植了优质种麦。几个大的种子公司、面粉企业都已经和他签订了收购合同,是市场上响当当的抢手粮。

马有永是新乡县“种麦”种植户之一。新乡县作为“中原农谷”西区中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小麦、大豆繁育任务,立下“全域制种第一县”目标,全力打造农业强县。在全县种植的30.54万亩小麦中,“种子田”高达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率高达99%。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保收夏粮抢天夺时。为确保“种子田”颗粒归仓,当地抢抓小麦收获关键期、窗口期,及早制定“三夏”农机作业分布图,实施机收挂图作战,合理组织调度机械,精准对接机收作业供需,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521台套,同时设立两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加强对跨区作业人员的指引、服务,确保有序流动、定点作业,稳步推进小麦机收,基本实现小麦成熟一块、收获一块;供电部门对全县涉农线路和设备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确保电力设施零隐患、零缺陷。对农业合作社、种子站、家庭农场等涉农客户,对其烘干、加工等用电设备开展用电安全检查,现场帮助客户排查安全隐患。组建应急机收作业队,成立机收应急作业服务队,保持“临战”状态,帮助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国网新乡供电公司供稿 作者张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