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6月19日消息(记者韩雨晨)近日,天津市蓟州区杨津庄镇六道街村麦田里,成片金色麦浪随风摇曳,“蓟州区2024年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大比武”的横幅引人注目,来自全区6个合作社的18台农机在一旁有序排列,蓄势待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蓟州区小麦全面开镰收割(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阡陌之间,机声隆隆,一台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在农机手的熟练操作下按照既定路线有序驶入麦田,留下了一行行整齐的麦茬。随后,打捆机上阵奔波,在田间收集稻草,跑个一亩地就从后面“吐”出一捆绑扎成圆柱形的稻草捆,每捆能有四百斤左右,稻田也看上去瞬间“清爽”不少。

收好,也要种好。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流程。“目前,我们精量播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减少播种粒数,确保种子发芽率;另一方面采取气吸式播种机,避免机械式排种器伤害种子。”蓟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机化科高级工程师张瑞旭介绍道。经过火热比拼,最终,来自鑫之源合作社的刘庆夺得“比武”冠军。“我平时会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专业老师的讲授对我在农机操作技术的提升方面帮助很大。”刘庆说,“把机器调整好,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作业。”据了解,蓟州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0.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镰现场(央广网发 蓟州区供图)

目前,蓟州区已全面进入“三夏”生产高峰,全区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三夏生产安全高效。蓟州区农业农村委组织7个工作小组前往各乡镇督导三夏生产进度、协调机具调度、检查安全生产落实等情况;各乡镇有序筹备组织机收减损宣传培训,区农业中心会同各乡镇加快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农业执法支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据悉,截至6月17日上午11时,蓟州区已累计收获小麦4万亩、播种玉米2.7万亩。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