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在浦江镇举行的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论坛,让与会者对一家为农作物做“CT”的企业有了全新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名为慧诺瑞德的科技公司于2015年在闵行成立,致力于利用智能感知、视觉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技术等,来获取与农作物品质、产量、抗性相关的植物表型信息,为智慧育种和智慧种植赋能。

什么是“表型”?它就是一个生物可以被观察或鉴定的所有特征,比如人的身高、血型,植物的株高、颜色等。据慧诺瑞德创始人韩志国介绍,在农业育种中,鉴定表型是最基础的工作。“可以这么说,一万年前开始人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的祖先们,他们已经在挑选种子、从事表型工作了;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用牙咬、用眼瞪、用手摸。”

而如今,育种家们仍要从观察一株苗开始,记录下每一个特征:植株高矮、茎秆粗细、产量高低……经过漫长的时间,在田间千万个植株中,选择最需要的那一株。效率低、工作量大、误差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慧诺瑞德研发了“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这个平台可搭载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光合表型成像等十多种监测仪器,实时获得抗旱性状、抗病性状等数十个指标数据,效率远超人工。“这就相当于给农作物做‘CT’,随时掌握它们的健康情况,然后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育种家。”韩志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类似“龙门吊”的“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可以架设在试验田中,实时监测实验作物的数据,在国内已完成装机30多套

除了“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这样的大型设备,慧诺瑞德还研发了“可穿戴设备”——云谱植物表型物联网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成本更低、更加便捷的数字化监测解决方案。该设备就像一杆杆“路灯”,可成片布设在农田中,不仅能给农作物“体检”,还能同步测量田间温度、湿度、气压和光强,这些数据上传物联网云平台后,农场主就能进行实时“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0月,慧诺公司已与浦江镇的上海丰伟果蔬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植物表型临床试验计划合作协议,为蔬菜生产配上了“可穿戴设备”。合作社负责人表示,科学的“体检数据”代替了经验性决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正在为种植管理节本增效。

在此次“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论坛”上,慧诺瑞德、柒彩之心(创新植物科学公司)还与浦江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聚焦闵行区大治河以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植物表型等尖端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全国十多个省、直辖市五十多家单位的一百多位科学家、育种家、产业专家、企业家等参加了此次论坛,共同探讨植物表型与智慧农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文字:范仲毅

供稿:浦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