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价格大战的开启,国内汽车市场已进入消耗战阶段,这个阶段就看谁更能熬,持续亏损的新造车很可能将迅速被淘汰大部分,依靠燃油车和海外市场补血的燃油车企业更可能在这个消耗战中生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造车在互联网营销方面当然拥有巨大的优势,这也是他们在互联网声势浩大的原因,不过营销宣传同样也导致烧钱严重,这也导致这些新造车企业多数仍然陷于亏损当中,本来他们希望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模扩大后,能实现扭亏为盈,然而价格大战的到来,让他们的愿望落空。

电动汽车强企是这轮价格大战的发起者,2023年营收6000多亿、净利润300多亿,让它有足够的底气发起这轮价格大战,它希望借着这场价格战整理电动车市场,巩固冠军的位置,不过这种价格战恐怕很难持久。

从它的净利润可以看出,单车利润达到万元,然而年初以来它降价幅度4万元-7万元,降价已远超它的单车利润,这意味着它其实也是在流血竞争,这种流血竞争注定了难以长久,即使它家大业大,也很难顶得住。

在国内诸多行业,都有企业曾试图以价格战的方式取得更多市场份额,如早年的长虹、乐视、奥克斯等企业,但是从结果来看,价格战的发起者未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其他更能熬的企业顶住了价格战,反而收获了最后的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汽车的价格战促使燃油车加入价格大战,近期宝马就在大举降价,宝马一款车型的售价几乎腰斩,显示出宝马面对电动汽车企业发起的价格战丝毫不怵;日系车则在去年就已跟进价格战,近期他们也在进行新一轮的降价竞赛。

这些燃油车企业敢于跟进价格战,就在于他们在海外市场取得丰厚的利润,顶得住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当然这也与他们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带来的压力分不开,今年一季度外资车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已跌至三成左右,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也不得不跟进放血。

对于其他国产燃油车企业来说,情况差不多类似,广汽、吉利、奇瑞等都已跟进,他们同样依靠燃油车赚钱来输血,支持电动汽车的价格战,奇瑞汽车更有海外市场输血支持,2023年奇瑞出口汽车达到93万辆,海外销售单价是国内市场的数倍,可以看出海外市场的利润相当丰厚。

电动汽车企业在国内风光无限,然而他们在出口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今年5月份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出口下滑8.3%,而整体汽车出口猛增29.8%;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整体汽车出口的比例仅为17.4%,这一切都显示出在出口市场,燃油车更具竞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无论是外资燃油车还是国产燃油车企业,他们通过在海外市场输血国内市场,必然会顶住这一轮价格战,而那些持续亏损的新造车很可能最先被淘汰,毕竟亏损了数年之久,血已快流光了,资本市场对于疯狂的价格战也已惧怕,在这个阶段,投资机构恐怕已不愿再为这些亏损的新造车输血了,他们的结局不是倒闭,就是被收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