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育场工人正在准备草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正在投喂草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范有序的家庭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拍亭子坝镇肉牛繁育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批省外引牛到达养殖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上栏的牛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牢“牛业”金饭碗。

全县存栏牛突破13万头,一季度出栏万余头,牛肉产量1154吨,实现综合产值2亿元以上。打造有“土坝王”“莽牛哥”“酱香风干牛肉”等多个牛肉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养牛户突破3万户,思南“牛业”越来越“牛”……

近年来,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市思南县,结合县情和发展实际,抢抓政策机遇,立足资源禀赋,把肉牛列为“一主两辅”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牛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户增收的致富“牛”路。

一头“牛”带动5.5万人致富

“我想去县里学习养殖技术,让自己的养殖技术更精通一些,还有就是想把养殖规模再扩大,把家里的撂荒地都种上牧草和玉米,养牛还是很有赚头的。”在思南县塘头镇太坪村,养殖大户张刚强话语中透着喜悦。

2016年,张刚强找到村里,提出想要发展黄牛养殖致富想法,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帮助下,张刚强在镇里申请了4万元无息贷款,修圈舍、买牛犊、种牧草,开始了养殖黄牛创业路,目前黄牛存栏20余头,年平均纯收入12余万元,张刚强过上了名副其实的“牛”日子。

这是思南县发展肉牛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走“牛”路的缩影。

思南是一个典型的畜牧养殖大县,尤其养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培育了“思南黄牛”地方品种,其优良的生产、繁殖、肉用性能,得到许多行业人士的认可。近年来,思南强化政策扶持,抓好养殖经营主体培育,肉牛养殖收入越来越丰厚,养牛户数也越来越多。

“牛产业的发展壮大与金融部门强有力地扶持密不可分。”思南县肉牛产业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冉江华表示。在思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当地农商行、农业银行等10家银行加入“六方合作”,推出了“兴新贷”“富民贷”“见牛贷”等多款金融产品,通过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养殖主体联合协商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户养牛。“我们还推出统一购牛、统一保险、统一养牛、统一防疫、统一售牛,真正让村民养牛没有后顾之忧。”冉江华说。

养好牛,引进优质肉牛品种是关键。思南抓好牛超市运营,在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建立构建起长期稳定的牛源保供基地,组建辉煌牧业、贵州大肥牛、贵州文雨生态农业公司等多个牛超市,指导全县养殖龙头企业规范、有序、安全省外引牛,为养殖户供应优质牛源。牛超市提供售前调理、人工输配、饲养管理等“一条龙”技术服务,降低养殖户省外引牛风险和成本。

在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过程中,思南还引导新建的规模养殖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计,已建但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的支持养殖主体逐步改造,在铡草、拌料、饲喂、清粪等劳动力密集环节全面推行机械化,逐步实现肉牛养殖现代化高效发展。

消费渠道不断拓展,让牛产业发展更加稳健。思南县组建县级肉牛营销小分队,分赴广东深圳、东莞、上海等地招商引资考察,积极拓宽育肥牛、牛肉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与全国十多家牛肉制品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一批批思南肉牛走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消费大市场,备受客商好评。“我们养殖企业采取自产自销发展模式,将肉牛育肥,通过生鲜销售,生鲜直营配送等方式销往贵阳,深圳,上海等地,思南牛肉品质高,口碑非常好。”思南县板桥镇肉牛养殖企业启赟农牧科技公司负责人何清说。

壮大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目前思南县肉牛养殖户总数达3.03万户,养殖从业人员5.5万人,实现人均年收入1.45万元,思南肉牛已成为拉动就业增长、促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头牛“牵”出一条产业链

思南肉牛产业稳健发展,既有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的生态优势,更得益于养殖布局、产品加工、产销对接、品牌打造推动。思南持续延伸肉牛养殖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全省肉牛产业示范县区域龙头效应,确保肉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划布局,打造“一核两区四带”肉牛产业集群。重点打造肉牛产业集聚核心圈,着力建设思南牛养殖核心区、肉牛养殖示范区,积极培育肉牛养殖沿乌江大产业带,新建和提升改造标准化养殖场17个,推动形成思南肉牛养殖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推动肉牛产业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思南实施培育十头户、百头场、千头村、万头乡工程,提出年新发展养殖户2000户,新培育家庭农场200个,新增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2个,1000头以上的示范村3个,10000头以上的示范乡镇2个,突出抓好肉牛产业扩群增量,实现肉牛产业“从小到大、由散变聚”的快速转变。

同时,思南优化出台肉牛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重点向肉牛产业倾斜,支持肉牛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落实好到户类产业奖补政策,有效衔接省外引牛,引导脱贫户、一般农户积极养牛,促进肉牛养殖扩群增量。”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旷宗顺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农户肉牛养殖热情日益高涨。

抓好链条完善,让肉牛产业链和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融合互促。鼓励更多食品深加工企业开发牛肉干、香肠等牛肉制品,延长产业价值链,支持向餐饮业跨界,向商超直供建立自己的餐饮品牌。推动提升原有牲畜交易市场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投入东西部资金建成许家坝牲畜交易市场、孙家坝镇黄牛集散中心开市运营,建立县级草料集散中心,有效助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挖掘好“思南黄牛”的故事,包装好“思南黄牛”公共品牌。思南正着手建立新的思南黄牛销售渠道,重塑“思南黄牛”品牌形象,支持牛肉精深加工企业参加大型食品展销活动,实施网络博主、直播平台等宣传销售产品,以销促产带动整个肉牛产业链发展,提升“土坝王”“莽牛哥”等品牌知名度。

一头“牛”让更多人端牢“金饭碗”

“思南黄牛”作为贵州优质牛肉生产的一张靓丽“名片”,思南的目标是推动“思南黄牛”优质牛肉走出去,走进更多中高端消费人群,带动全县肉牛全产业链取得新提升。

坚持“牛政策”引航。加大对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及肉牛产品研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延伸配套服务业等投资;支持基础母牛繁育,积极实施肉牛养殖保险,实施优粮改饲收贮、改扩建养殖场基础设施补贴、肉牛养殖保费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机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农民养殖肉牛致富。

实施良种“驱动”,抓好品种培优。思南正加强与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对接,争取将思南牛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加快建设思南牛原种场和开展思南牛活体保种,选育一批优质思南牛母牛,提升牛源质量和保障牛源供给,推动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提升草饲自给。思南提出2024年计划推广种植5万亩,年产青绿饲草料35万吨以上,实现粗饲料自产自给率达75%左右。支持种草企业、合作社建立多年生牧草制种供种基地,实现甜象草、紫象草、皇竹草等优质牧草种子自给率达90%以上。

打造“牛规模”,实施养殖“联动”。思南建立牛产业场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实施订单养殖、寄养代繁、投牛还犊、借牛生犊等方式,最终实现“农户强繁育、企业强引领、交易强市场”的牛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聚合度。

未来思南县还将借助乌江大航道交通区位优势,力争打造乌江流域大牲畜集散地“桥头堡”,强化“双招双引”,吸引更多“牛老板”在思兴业投资,鼓励和支持牛肉制品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发展肉牛产业不仅是农民的一条好出路,更是乡村振兴的好路子,思南正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子。”旷宗顺介绍,新形势下,思南正针对牛产业发展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组合政策,持续关注、跟踪,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让思南“牛业”越来越“牛”。(文/黎之义 图/思南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