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辆指导价79万8的车,落地价要多少钱?

用工具计算一下,裸车价+必要花费+全险,全款落地88万多,贷款92万多,就算加上些选装,也不会贵太多,订车、交钱、提车走人,天经地义,但各位注意到没有,工具给出的只是必要花费,那肯定还有不必要花费,海口一家雷克萨斯4S店就表示,车价之外还要加个10万服务费,落地要100多万,愣是多出了一辆比亚迪+三辆雅迪八嘎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生在3月初,车主叫王先生,1月份就在海口这家4S店订了一辆雷克萨斯GX550,官方指导价79万8,加了些选装配置,双方协商的落地价是94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先生还反复询问过需不需要加价,答案都是不加价,于是就交了5万定金,约定5月10号前提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交完钱,下午就接到了4S店的电话,说你还得交10万块钱,让我们服务一下,王先生人都傻了,哎呀,防不胜防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我不要服务,就想要车行不行?

4S店的回复是:不让我服务也行,那车5月10号之前就别想了,车不要了也可以,5万块定金我退你。

王先生这才明白,跟我玩这套?讹人是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手就把媒体和市监局都找来了,跟客服经理坐下来掰扯这个事,但客服经理没法解释这10万块钱都有什么服务,还有为什么交了定金但无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是定金,不是订金,有法律效力的,谈到最后甚至恼羞成怒,丢下一句“咱们法律见”就跑了,别问为啥,问就是员工个人行为,跟公司无关。

到我截稿时,事情的最新进展是,客服经理被停职,4S店道歉,工商部门立案,已经走完了一个新闻事件的完整流程,但王先生的车估计大概率是买不到了。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买车加价,老生常谈,主角雷克萨斯大家也熟,日系加价仙人。

加价这事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我是没买过加价车,实力是没到那个阶段,只记得当初得知可乐从两块五涨到三块的那个下午,我失去了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二楼话题,我们就聊聊汽车加价的事。

大家好我是汽车区足疗部up主黄师傅,各位点个赞,系好安全带拿上手牌,我们一起开车上二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买车加价,就是消费者在买车时,除了要支付车辆本身的厂商指导价外,还要额外支付一定费用才能提车,金额从数千到数十万不等。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个比较反直觉的现实是,汽车是很晚才有全国统一零售价,或者说厂商指导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卖车都是靠汽贸从厂家进货,运到各地去卖,同一款车南北价格可能天差地别,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陆续有车企打出全国统一零售价的概念,比如我们在华晨那期说过,金杯就是比较早推行全国统一零售价的品牌,后来各个品牌也陆续跟进,再后来,就是特斯拉主推的透明价格体系,全国一个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产品多了,就有好卖的和不好卖的,后者打折,前者就开始加价。

比如2000年前后,奥迪A6、本田雅阁、本田CRV这种大热门车型,要么排队等车,要么加价抢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后来途观、汉兰达、埃尔法、雷克萨斯、奔驰、保时捷,甚至十代本田思域都以不同形式加入了加价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下来,加价阵营逐渐形成了丰田、奔驰、保时捷御三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之前成都车展上,有个自媒体说要原价买雷克萨斯LM,这事居然还成了新闻,因为当时这车要加价50多万。

埃尔法这种国外的面包车、港台的保姆车,到内地直接加价小几十万,成了百万豪车,奔驰大G,巅峰时期甚至能加出一辆车的价格,保时捷不加个十几二十万选装都不好意思出门,前些年天津港里牧马人、F150之类的进口车,那更是一天一个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一个能批量生产的工业品就不该存在加价的行为,买东西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商业的基本逻辑,产能不行就想办法提升产能,想卖高价就明码标价,非要让消费者跪着还把钱花了,还明里暗里告诉大家,你有加价的资本,你多牛X啊,好像这才是正常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