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亚夫曾在1942年11月还是日伪师长的时候,因为向我新四军送来重要情报,救下了新四军的重要领导“粟裕、管文蔚、叶飞、陶勇”等人。事后曾有人说:“如果敌人阴谋得逞,新四军的历史将要重写。”

施亚夫于1914年1月25日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户贫寒家庭中。年幼时的施亚夫有着超出常人的记忆力,并且对一些学术问题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在那个思想比较保守的社会,施亚夫为此经常遭到先生的训斥。

然而他却从来没有随波逐流,一直以古典文学《大学》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发奋读书。直到1929年,15岁的他加入了共产党,并且参军入伍中农红军第十四军。

年仅15岁的施亚夫,打起仗来不仅勇猛还有一定的谋略,可谓称得上是有勇有谋的小战士。很快他便从排长升到了连长。后来在如皋起义失败后,转为地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施亚夫

之后在1931年4月,17岁的施亚夫因被叛徒出卖入狱。当年8月被释放后,又转身来到上海参加十九路军进行抗日。在日军进攻上海时,施亚夫在抗击中受伤,被要求返回家乡南通养伤。伤好后,施亚夫拒绝别人劝阻,又再次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并且在南通进行情报工作。

然而不幸的是,施亚夫在1934年再次被出卖抓捕入狱,而这次施亚夫被判的是无期徒刑在狱中的施亚夫一度陷入了苦恼,他不想从此以后被囚禁在这铁笼中。随后他便连同狱友准备越狱,然而再次被出卖,狱长发现后将他重判为死刑。

就在施亚夫准备行刑前,正赶上日军占领上海开始向南京进攻之时。日军的战机经常对南京城进行轰炸,全城陷入了混乱。施亚夫所在的老虎桥监狱也有波及,这下给他带来了转机。

施亚夫借着混乱的监狱,翻过被炸塌的围墙,便要向外逃跑。这个时候他发现狱友段银宝被压在土墙之下奄奄一息,施亚夫又奋不顾身的返回来徒手将段银宝挖了出来,背着虚弱的段银宝便向外跑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在逃跑的路上,施亚夫还救下了一位差点被日军奸污的妇女。当时施亚夫背着段银宝向城外跑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茅屋内有一女的大喊“救命”。施亚夫放下段银宝便跑进去,一看竟然发现是一名日军官将这名妇女压在身下。

施亚夫想都没想,拿着地上的斧头照着这名日军官头部就是一下,随后这名日军官便倒地不起了。施亚夫就下妇女后,一同将这个日军的尸首处理干净后,又接着背着段银宝上路。经过五天的行程,靠着徒步施亚夫终于返回到了家乡南通,并与组织领导顾文显接上了头。

顾文显问到施亚夫有何打算?施亚夫坚决的回道:“一切服从组织安排。”随后顾文显提出让施亚夫干回老本行,接着带队伍。不过这个队伍一个人没有,只有靠施亚夫自己拉起。手无寸铁的施亚夫依然没有犹豫便接受了任务。

顾文显说道:“我只能送你一支手枪,其余的武器要你自己想办法。”就这样,施亚夫就靠着这把手枪开始了征兵之路。

施亚夫首先来到其父亲生前工作的纱厂动员乡亲们与他一起抗日。施亚夫大喊道:“乡亲们,日本人打到了我们家,要想不当亡国奴,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起枪,同日本人斗争!”随即,施亚夫便成立了抗日组织,取名为工人守土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中将

而后在他人的建议下,施亚夫又分别起了“亚字部队、独立团”来扩大声势。第二天上午,南通城内、乡下便贴满了抗日布告。施亚夫还带领部队除掉了为日伪服务的领导,并在其尸首上留下组织的番号。

就这样施亚夫的部队越打越大,他们经常化妆成农民或者做生意的商人,随时发现有敌人马上便采取攻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施亚夫的名字响遍整个南通。也有很多组织想邀施亚夫入伙,然施亚夫只回复一句:“我是独立的,专打日本人,谁也不沾。”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找到施亚夫,并且提出希望他能参加汪伪的绥靖军。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施亚夫当初在监狱中救下的段银宝。施亚夫对段银宝的被判表示的非常气愤,但细想一下,自己可以趁此机会打入敌人内部,从而收集更多的情报。

就这样,施亚夫答复段银宝给自己几天时间思考一下。随后施亚夫找到组织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顾文显考虑到这是关系到施亚夫与整个部队的前途,所以表示道他也要向新四军首长请示一下。

当晚,施亚夫就见到了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与副师长叶飞。粟裕当即表示:“亚夫同志潜伏到伪军是一件大好事,对革命,对抗日都有利。但是亚夫同志打入伪军内部,可能要受到更大的委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飞上将

副师长叶飞也说道:“不只是委屈,随时还会有生命危险。”然而施亚夫却毅然说道:“个人的事小,组织的事大,参加革命就有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这些我都考虑过了。”就这样,施亚夫返回南通与段银宝联系上,汪精卫随后派心腹收编施亚夫。

一周后,施亚夫来到南京,接受授衔。并且与汪精卫和高级日本军官见面,由于施亚夫提前都准备好了,当即就被委任为伪七师中将师长。就这样,施亚夫彻底的打入了日伪内部,开始为新四军输送机密情报。

一直到1942年的11月,侵华日军总司令与汪精卫决定在苏中南通地区进行“清乡”运动,也就是要对我新四军发动进攻。施亚夫得到情报后,马上派人通报叶飞,随即叶飞便与粟裕等重要领导开始研究反“清乡”工作。

然而这次会议却被日军长官小林信男得知,并且还得到了新四军干部的行程路线。小林信男如获至宝,着手开始准备追杀新四军高级干部。这一消息正好被施亚夫知道了,施亚夫当即就明白,如果小日本计划得逞,新四军必然面临一大打击。

施亚夫心中波涛汹涌,但担心被日军察觉,表面却是异常平静。施亚夫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阻止这次追杀计划。随后他写了一张纸条,让副官火速送到情报站,并叮嘱一定要将这份情报亲手交给叶飞。当叶飞接到情报后,大吃一惊,马上与粟裕商量立即派骑兵通知所有正在返程的领导,要他们改变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也正是施亚夫及时将情报送出,才避免了这次新四军领导们遇害。日军长官小林信男的追杀计划落空后,开始怀疑伪军内部有奸细,他随即撤销了伪军的各师长,并重新组建了伪三十四师。

施亚夫也被从师长降为参谋长。后来在一次施亚夫外出的时候,被一台高级轿车拦住,从车上下来的正是日军官。这名日军官当即向施亚夫送上作战计划,让他联合日军,袭击新四军的陶勇三旅。

而陶勇正是我国后来的开国中将。施亚夫看到计划上的时间与现在相差不到两个小时了,已经来不及通知情报站了。如果一旦袭击成功,陶勇必然会遭到打击。施亚夫纠结该如何让陶勇提前知道这次袭击呢。

后来施亚夫想起一条计策,那就是他故意在行军路上偏离预定路线,欲通过有日军把守的石岗地区,这样日军固然不会放自己过去。施亚夫还格外命令打头阵的翻译官,吩咐不管日军阻拦,一定要从石港过去。

施亚夫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日军发怒,从而对伪三十四师开火,然后以枪声达到警醒陶勇先行转移的目的。果然日本官兵坚决不放行,并且开枪示警,这一下可警醒了陶勇,随即陶勇便提前转移了阵地,巧妙的躲过了日军的袭击。

日军多次周密计划的落空,让他们怀疑伪军内部肯定有奸细。就这样,日军将领开始清理伪军排长以上的军官,一旦发现嫌疑分子,便秘密处决。施亚夫必然也成为了要铲除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施亚夫

而此时的施亚夫也已经察觉,随后施亚夫率领着整个师部准备起义。然而此时日军已经控制了所有出口,施亚夫俨然成为了囊中之物。后来,施亚夫劫持了现任师长的司机,并让他带队开车率着自己的部队出城。

就这样,施亚夫正式的反正返回了“娘家”,开始一心抗日。一直到1955年,施亚夫因为不在部队任职,所以没有被授予军衔,最后在2010年11月2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

开国上将叶飞曾在回忆录中评价道:“施亚夫在敌营巧妙地提供了许多有价值情报,这位魔窟红星,劳苦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