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聊聊李存勖。唐末沙陀贵族李克用的长子,李克用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史书说李存勖自幼聪明,善骑马射箭,胆识过人,被父亲宠爱。

晚唐藩镇割据,李克用据河东被唐帝封为晋王,与占据中原的朱温对峙二十多年。李克用征战常带李存勖上阵,天赋异禀加上耳濡目染,李存勖很快显露出骁勇善战的一面。唐昭宗见过少年时李存勖,赞曰“此子可亚其父”,因而李存勖得了“李亚子”美名。

公元908年,也就是李存勖刚刚上位之时,就以奇兵突击的方式在潞州三垂冈打了个大胜仗,击溃梁军主力十万大军,朱温惊闻后哀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后梁纪一》)是说:生儿子就应当像李亚子,这让李克用虽死犹生啊。我的儿子们跟他一比,简直如同猪狗一般。此后李存勖继承乃父遗志,灭幽州刘仁恭,破河东入河北有力打击了契丹人。即位的第十五年(公元923年),在与朱梁十数年对峙,通过大小战争、结盟互助,李存勖不断扩大自身实力,抓住梁朝迭代、魏博兵变好机遇,率大军破梁朝都城汴梁,成为名震海内的五代武功最盛君主。

他为何自称李唐呢?

李存勖虽出身沙陀,就是西突厥别部,祖先主要活跃在今天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以东。他的父辈被唐朝王室招安并赐国姓“李”,因而,李存勖一向自诩为李唐后人——这也是他顺利称帝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认知中提及李存勖,都说五代皇帝中,李存勖战功最高。李存勖是个孝子,一员猛将,也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杰出的军事家,但绝对不是个好皇帝;他长于军事短于政治,迅速夺取天下又快速失去天下。主要是他无治国才能,且无人可用,还宠信伶人。这是深受李存勖死后百余年欧阳修借古讽今名作《伶官传序》的影响,

我们大多以为是伶人害了后唐帝国、害了李存勖。世人由此痛骂“戏子误国”。这论点经不起推敲——伶官虽握有权力能兴风作浪,但并没掌握军政财的实权。本质上说,他们只不过是李存勖个人权威的形象代言人,只要李存勖愿意,随时可将这些权力收回去。伶官们并没有毁灭帝国、毁灭皇帝的能量。那就是说,伶官加速了李存勖的灭亡。这,隐隐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五代十国是个特殊时代。中唐藩镇割据以来,形成了很多大小割据王国。由于藩镇规模小、事务单纯,首领“一言堂”,里里外外“一把手”,名副其实“家天下”,许多藩镇没刻意建立完备的行政制度,更没培养相应的人才。沙陀李氏按说也如此呀——但事实上,李克用时代就大量蓄养义子,既是行军打仗之需,更是培养行政事务助手。我们知道,不论守业还是创业,“天下”绝不靠皇帝一人就能打下,他背后的团队至关重要。汉高祖刘邦身边韩信、曹参、萧何,明太祖朱元璋身边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李存勖称王称帝、成就霸业,也有一群“能人异士”相助。

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教授弟子、美国汉学家戴仁柱《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重庆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一书,仔细分析了李存勖的核心班底,说到晋阳宫中的宦官张承业(845—922),又是发小、担任枢密使的郭崇韬〔卒于同光四年(926)〕,以及李存勖父亲最“敬重”的义儿李嗣源(867—933)。张承业在李存勖称王期间就在晋阳决策重大事项,郭崇韬在他加冕称帝后主理朝政,李嗣源跟李存勖的关系最为持久,他们是终生的战友。

近年影视中李存勖形象不少:

——1970年邵氏电影《十三太保》,罗威饰演李存勖。

——2008年TVB巡礼剧《李克用与十三太保》,黄浩然饰演李存勖。

——2015年电视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印小天饰演李存勖。

——2020年电视剧《狼殿下》,石凉饰演李存勖。

值得一提的是张承业,李存勖喜欢喊他“七哥”,这意味着他们亲如兄弟。尽管如此,张承业并没谋私利坏朝纲,相反,作为年长李存勖四十岁的人,在李克用死后,他扮演了严父角色,更准确地说像摄政的叔父。这,与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不太一样。 (2024年6月18日夜 写于“三得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