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实习生 魏文婧 贺怡萍

最近,在不少社交平台上,饮品DIY的帖子人气极高。冰杯+咖啡、冰杯+橙汁、冰杯+绿茶……各式饮品的原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品,就是冰杯。

对于冰杯爱好者而言,他们买的不只是降温解渴,可能还有一条高质量朋友圈。

在各家便利店里,冰杯也在这个夏天迎来销售热潮。一些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迅速垂直入坑,趁热推出了全新的冰杯产品,给市场再添一把火。

各类冰杯新品层出不穷

“早上上班的路上,在公司附近便利店买了早餐,顺便买了一个冰杯,到公司配上咖啡原液,元气满满的一杯冰美式就出炉了。”6月19日一早,在武汉汉街一处写字楼上班的95后白领柳真,和朋友分享了自己最近的“心头爱”:万能冰杯。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类似的分享不在少数。以小红书为例,检索关键词“自制夏天饮品”,可以得到超过50万篇笔记。具体到冰杯2字,也有超过4万篇笔记。无论是啤酒、预调鸡尾酒、果汁饮料、气泡水、包装水还是咖啡等,均可以和冰杯产生不错的搭配。

不过,从网友们分享的内容来看,食用冰杯的精髓并不在于冰块,而是装着冰块的透明塑料杯。塑料杯不能太有存在感,不能过分强调生产商的品牌,更不能太丑,只有承载在一个好看的塑料杯里,才能最终完成这场DIY的情绪仪式。

武汉线下门店在售的冰杯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线下门店在售的冰杯产品

20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武汉多家线下超市、便利店看到,各类冰杯产品应有尽有。除了最传统的原味冰杯,还有咖啡冰、葡萄冰、百香果冰等新品,价格从2.8元-6.9元不等。

新口味冰杯上市热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口味冰杯上市热销

“这两天下雨,销量没有前几天那么好,天热的时候,我们冷柜里的冰杯每天都需要补货。”武汉中南路一家便利店店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原味的冰杯销量最高,高峰期一天能卖几十杯,不少消费者会直接在店内买咖啡、绿茶、红茶饮品来搭配饮用,“一个冰杯2块8,一罐咖啡3块5,加起来也就6块3,比在隔壁快餐店买一杯咖啡十几块钱,要便宜一半以上。”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这些便利店在售的冰杯都打着便利店品牌的标识,但实际上除了农夫山泉冰杯,大多数便利店的冰杯是食品企业生产的。比如中百罗森的冰杯,是冰极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更多企业入局制冰领域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低温乳制品、冰淇淋、冰啤酒、冰预调鸡尾酒、冰包装饮料、冰包装水等冰品的消费金额与频率,相比2019年均有10%—15%增长。

极目新闻记者在天眼查App上,以制冰为关键词搜索,找到超2000家存续企业,其中约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公司有100多家。

上述提到的中百罗森冰杯生产商冰极限(河南)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该公司参股的冰极限(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则成立时间不到一年。

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制冰领域深耕了20年的企业,公司旗下冰力达、冰马仕、竟成3个品牌的冰杯产品,和7-11、罗森、美宜佳、霸王茶姬、喜茶、茶颜悦色等均有长期合作。近几年,该公司出货量呈倍数级增长,年销量一度从2022年之前的100万、200万杯翻番至2023年的5000万杯。

农夫山泉的制冰计划始于去年。2023年5月,农夫山泉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记者搜索发现,小红书上开始大量出现用农夫山泉冰杯DIY饮品的笔记内容,大约在今年3月。虽然三月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并不是吃冰的季节,但这些冰杯的DIY笔记似乎在提前为大家示范冰杯的“打开方式”,为夏季的热卖提前预热。

带来更多商业合作机会

不过,也有消费者质疑,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也就卖2元,一个160克的冰杯,就能卖到2.8元,价格会不会高了点?

20日,极目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了湖南一家制冰厂,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卖得最好的是原味冰杯,一箱60杯,价格为110元,共60杯,平均一杯1.8元左右。如果拿的量比较大,价格可以低至1.5元/杯。不过,冰杯产品拿到终端零售市场,价格翻番也是正常的,“毕竟中间环节比较多。”

业内人士透露,相比食用冰杯较多的日韩等国家,我国的冰杯市场才刚刚起步,赛道还有较多的想象空间。

据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共同撰写的《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预测,2026年我国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食用冰方面的国家标准,以农夫山泉冰杯为例,其采用的标准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SB/T 10017-2008),该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提出,即行业标准,不具强制性。

上述业内人士提醒,不合格的食用冰内部普遍有气泡、杂质等,既影响口感,也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消费者选购前,建议先检查一下产品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瑕疵,避免买到有问题的产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更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入局,可以为冰杯市场带来更大的流量和热度,使得冰杯领域受到更多关注。从行业来看,这种加持不仅能为冰杯赛道提供强大的市场曝光度,也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可能。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