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立足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通过“引企入村”、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打好产业基础,让群众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张莉莉:我现在手里拿的这个就是甘肃环陇振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制作的一款腌缸菜,这个菜每天要生产7000袋,也就是说可以购销本地的娃娃菜在12万吨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引进湖北籍客商在会宁投资成立的甘肃环陇正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在当地共种植甜玉米500亩、黑小麦220亩、洋姜500亩,切实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成熟后的农作物,也都被甘肃环陇正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全部收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环陇正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车间主任 梁旭光:去年1亩地收入就4500至5000元左右,甜玉米草1亩地也可以卖几百元。黑小麦产量和春小麦基本一样,关键收购价格高,我们和农户的定价都是4元/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村民受益,带动经济发展是村里当初招商引资的初心,也是企业的目的之一。企业通过建设1800余座大棚,打造集种植、规模化深加工、产品研发与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每年可吸收100多户农户在此务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环陇正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梁旭光:下一步我们主打腌缸菜泡椒洋姜之外,今年计划新增加两个产品,甜玉米的加工线,还有黑小麦的全麦粉跟全麦粉的挂面这两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长远之举。红堡子村还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利用返乡创业青年的人才优势,进一步做好产业转型、提档升级文章,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这两年返乡创业的“新农人”高凯宣,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香菇种植,在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村民共同走上了“小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沃佳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高凯宣:从2022年成立之后试种了两年,去年基本是大获成功的。香菇在这里种不管是气候、湿度、生长周期等各方面都很适宜,生长出来的香菇比较饱满、脆、嫩。

(会宁融媒记者 梁晓燕 席韵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