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是律师,也不是警察,却以其公正、耐心和智慧,成功化解了无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让小区居民能够放下心中的怨气,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她就是居民口中的“金牌调解员”王瑾。王瑾是西固区先锋路街道兰玻西社区副主任,也是玻璃厂旧区社区调解员,她用真心化解疑心、用耐心感染民心、用行动解决问题,维护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居民们都称她为“金牌调解员”。

用耐心感染民心 用行动解决问题

家住玻璃厂旧区11号楼5单元503室的住户刘宗田向王瑾反映,他家卫生间就像“水帘洞”一样,上厕所都需要打雨伞,楼上往他家渗水情况非常严重,他也多次找到603住户协商,但对方一直推诿不维修,为此两家闹得非常不愉快。王瑾第一时间到刘宗田家了解情况,敲603住户的门但家中无人,她在现场进行电话联系,并详细告知漏水的情况。她在电话里耐心地劝说和调解,希望两家换位思考,邻里之间应以和为贵、互相体谅,毕竟“远亲不如近邻”。603室的住户终于表示同意修复卫生间的防水,双方对调解结果都非常满意。事后刘宗田还为社区送上了一面写有“排忧解难似亲人,为民服务暖人心”的锦旗,简短的两句话代表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高度认可。

居住在玻璃厂旧区的王阿姨说,这几天天气比较炎热,而他们家属院属于老旧小区,百分之八十的居民楼没有电梯,楼道内堆放的大型家具、床板、铁门、玻璃、砖块、水泥、大树根、坐便器等不计其数,阻碍通行不说,也造成了火灾隐患,为此邻里矛盾突出。他们给王瑾反映后,王瑾为了不让矛盾升级,带着大家把楼道内的杂物一趟一趟从8楼搬到楼下,手上、腿上、裤子上划破了无数个口子,汗水打湿了身上的志愿者红马甲,脸上和鼻子里全部都是尘土,直接成了现实版的“大花猫”,大家还开玩笑说:“您这是到矿洞里挖宝贝去了呀!”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一次次的成功调解

她成了居民口中的“金牌调解员”

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排查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这些被认为琐碎的小事,在王瑾眼里都是“大事”,她与居民面对面、心连心,及时有效回应居民诉求,并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王瑾每天穿梭在辖区,实时掌握网格的基本情况,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详细地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记者在王瑾的工作日志中看到:“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做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发生突发事件必到、群众紧急求助必到,独居老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人群必访,确保网格内居民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

5年多来,王瑾始终坚持用一支笔、一双手、一张嘴、一双腿、一份热情服务居民,在信息收集时,她心细如发,并从中发现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处理调解矛盾纠纷。为改善网格内的环境卫生状况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清理楼道内的垃圾,作为副主任,只要居民向她反映问题,她都是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情况,帮助居民最快解决问题。“网格员在调解居民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润滑剂’作用,只有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真心实意与居民沟通,才能真正做好矛盾调解工作,我们要让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基层工作虽然平凡,琐碎的事也很多,但我们会用行动默默践行网格员职责,真正发挥网格作用,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网格温暖。”王瑾说。

王瑾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一次次的成功调解,不仅化解了许多矛盾,也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她的善举赢得了大家的赞誉,成为了居民眼中的“金牌调解员”。由此,“金牌调解员”的故事也在社区中传颂开来,大家都以她为榜样,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区环境。而王瑾也始终谦逊地说:“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希望每个居民都能在社区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就是兰玻西社区的“金牌调解员”,她用真诚和耐心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社区的和谐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只要我们有心,就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家园。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