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尼木县民政局获悉,截至目前,尼木县全县2家单位、8个乡镇配备电子印章,建立电子申请审批台账666条(电子档案),实现了“一次不跑”“不见面申请审核”“全网通办”的工作目标,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精准、温暖的民生服务,着力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尼木县民政局把减轻基层负担、提供便捷服务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残疾人补贴“全程网办”目标,为尼木县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尼木县依托乡镇民政专干、基层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联户代表等基层服务队伍,以“入户走访宣传+集中宣讲大会+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为常态化,以微信公众号推送政策内容和办理残疾人证时“面对面”解读政策为新做法,定期开展残疾人补贴政策宣传工作,让残疾人补贴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定期组织乡镇民政专干、残疾人专职委员,重点围绕补贴申请条件、审批流程、精准识别等内容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同时,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全程网办”线上具体操作流程培训,让工作人员把操作流程铭记于心、落实在行。

对符合补贴申报条件的残疾人,本人及家属通过登录移动端“民政通”APP,全程在线申请、查询、修改残疾人“两项”补贴申办等事项,还可以委托乡镇民政专干、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代办。在办理过程中,残疾人及家属不用提交纸质申请,乡镇和村居工作人员也不用填写任何纸质申请审批材料、不用出具任何纸质证明材料,让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将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为抓好动态管理工作,建立部门内部联审制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范围的,县民政部门内部审核研判后,及时作出补贴停发或调整。同时,加大信息核查比对力度,通过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西藏自治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等数据平台,定期开展信息比对,及时作出补贴停发或调整。此外,健全完善月报告机制,完善乡镇民政专干、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职能,建立周排查、月总结,实施村居、乡镇向县民政局月报告死亡人员制度,让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工作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