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夏季的到来,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防暑降温,还要警惕一种常见的胃部“入侵者”——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这种细菌虽小,但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幽门螺旋杆菌是何方神圣?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形状呈螺旋状。它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元凶。50岁以前的成年人中,高达80%的人都曾是它的“宿主”,而10岁以下的儿童感染率更是不容小觑,达到了40%至60%之高。夏季,随着气温升高,食物更容易变质,正是这种细菌肆虐的好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具体来说,包括:

1. 共用餐具:家庭成员共用筷子、勺子等餐具,或吃同一盘食物时,细菌容易通过唾液传播。

2. 不洁饮水和食物: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是常见的感染途径。

3. 不良卫生习惯:如用手抓食物、手部清洁不到位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

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以下因素增加了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

1. 家庭中有感染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家庭成员是重要的传染源。

2. 密集的居住环境:居住空间狭小且人口密集,容易造成病菌的传播。

3. 卫生条件差:如饮用不洁净的水或摄入被污染的食物。

4.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或路边小吃,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儿童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在儿童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尽管有时症状并不明显或被忽视。常见症状包括:

1. 腹痛:尤其是餐后腹部疼痛,这是较为典型的症状。

2. 食欲不振:儿童可能表现出对食物缺乏兴趣,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

3. 体重下降:由于持续的胃部不适,孩子可能体重下降或生长迟缓。

4. 胃部不适:有些孩子会诉说胃部胀气、反酸等问题。

特别注意事项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儿童中常常是无症状的,即使存在上述症状,也需要通过医疗检验确认感染。

如果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测试或胃镜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幽门螺旋杆菌的防护措施

夏季幽门螺旋杆菌的防护措施

夏季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高发季节,因为温暖的气候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应洗手。

清洁餐具:使用的餐具应彻底清洗,最好进行高温消毒。

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或直接共享食物。

2. 注意饮食安全

避免生冷食物:尽量避免食用未彻底煮熟的食物和未经过处理的生食。

选择安全的饮用水:饮用水应经过处理或煮沸,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水。

远离路边摊:避免在卫生条件不佳的路边摊购买食品。

3.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充足睡眠: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

4.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体检:在定期的健康检查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呼气试验或粪便检查来筛查幽门螺旋杆菌。

及早治疗:如果孩子出现长期的胃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染后如何治疗?

感染后如何治疗?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治疗通常采用药物疗法,旨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防止其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标准治疗方法通常是四联疗法,具体方案如下:

1. 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或耐信(埃索美拉唑)。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分泌,为抗生素创造一个更适合发挥作用的环境。雷贝拉唑和耐信因较高的治疗效果而较为常用,尽管耐信价格较高。

2. 铋剂:如胶体果胶铋或枸橼酸铋钾颗粒(丽珠得乐),用以保护胃黏膜,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 抗生素:治疗方案通常包含两种抗生素。如果患者对青霉素不过敏,首选阿莫西林作为基础抗生素。另外一种抗生素可以从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或左氧氟沙星中选择。抗生素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区耐药性情况,以及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如果患者对阿莫西林耐药,则可能选用克拉霉素加甲硝唑,或者克拉霉素加左氧氟沙星或呋喃唑酮。

4. 治疗周期:药物治疗的疗程一般为2周。这个时间长度是基于研究显示2周疗程后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最高。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提前缓解也不应自行停药。

5. 复查与后续处理:治疗结束后,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至少停药4周后,通过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复查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已被根除。如果复查结果仍为阳性,可能需要进行第二次根除治疗,通常在首次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后进行,期间可以通过服用益生菌或中药制剂来调整肠道菌群,以期提高后续治疗的成功率。

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一些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如恶心、腹泻等,若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药物或采取相应措施。

幽门螺旋杆菌在儿童中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夏季,家长需要特别警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卫生习惯、饮食安全以及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是防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