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坚持“科技强种”战略,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之路,通过种业“云管家”和智慧制种APP,实时精准掌握农情、农作物生长现状数据,科学指导制种农户进行田间管护,有效提升稻种优良率,护航粮食安全。

这几天,在岑巩县各水稻制种基地,植保技术员按照智慧制种APP发出的农事指令,忙着用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制种统防统治“飞防”作业。碧绿的水稻田地上空,植保无人机按照技术员设定的航向、速度,轻松自如地向稻田喷洒农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水稻制种基地,植保技术员忙着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 (李昌焯 摄)

“用无人机防治快捷、安全、高效,该区域的四百亩地用无人机飞防一天就可以完成,假如用人工的话,20个人喷洒两天还不一定能够完成。”岑巩县植保技术员庄官俊介绍。

岑巩县是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为实现水稻制种高产,该县不仅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还在基地里安装了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整个环境的水分、温湿度等农业参数,再通过智慧农业设备,传输到种业“云管家”——岑巩县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水稻智慧制种管理平台。技术人员根据智慧农业的大数据平台,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科学制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同时建立遥感数据加农情监测数据加种植经验数据模型,实现水稻制种生产精准化作业,农情数据全方位自动采集,种植过程数字化管理。

“通过智慧管理这个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掌握所有的生产情况,便于有效开展管理,节约生产成本。”岑巩县正高级经济师代国权说,通过平台的指令下达能够及时开展农事活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种子的产量得到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保技术员按照智慧制种APP发出的农事指令,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李昌焯 摄)

开展制种生产全过程数据采集与应用,以及制种监管、制种服务应用建设,提高了该县水稻制种“耕、种、管、收”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平均每亩可节约成本500元以上,实现了制种企业及农户提质降本、政府有效监管服务、制种产业健康有序的种业发展环境。

目前,岑巩县已建成稻田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5个,共配备高清视频监测设施26套,气象环境监测加密站点设施48套,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点5个,农机监测终端设备10套,10个千亩种子产业园的“四情”监测配套设施基本覆盖,实现了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提高了制种基地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确保该县种业产业稳产丰产、长效发展、促进该县从制种大县向种业强县转变增添“新”羽翼。(李昌焯 何晓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