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师韵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家商场的5楼,有一家名为“绿色站点”的餐厅。这家餐厅内部,还隐藏着一个小型智慧农场,提供从“农场到餐桌”的一站式餐饮服务。

记者走进这家餐厅,只见店内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种植柜,种有生菜、羽衣甘蓝、西蓝花芽等多种蔬菜,一旁的摄像头可将实时图像传输至远程人工智能系统,然后据此调节种植柜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确保每一株植物都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顾客点餐后,服务员直接从种植柜内选取已长成的蔬菜,做成沙拉、三明治等供顾客食用。

“这是智慧农业的一个实际应用案例,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确保作物的高产高效。”餐厅创始人之一埃尔文·古纳万说,这样的一个种植柜比标准农场作业节约95%的水,且不使用农药,可将蔬菜平均生长期缩短50%,耗电量甚至低于一台空气炸锅,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印尼作为农业大国,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产值约占印尼国内生产总值的14%,雇用了该国近1/3的劳动力。为应对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用地缩减、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近年来印尼政府多举措发展智慧农业,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力图推动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

自2013年起,印尼政府接连出台数字农业及转型战略,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制定了支持数字农业初创企业发展、增加数字农业投资、引进创新技术等国家行动计划。印尼还不断加强智慧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例如与韩国建立2021年—2025年智慧农业合作关系;印尼多所高校及行业机构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展智慧农业联合研究项目,致力于更好地研发利用智慧农业技术。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智慧农业领域,印尼政府从多方面加强教育和培训。例如,政府实施了“千禧一代智慧农业计划”,旨在培养更多可使用先进农业管理技术的年轻农民。该计划将优先建立和完善数字农业生态系统并提高农村的金融包容性,为年轻群体营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印尼农业部还通过青年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支持服务、“青年农业企业家”成长计划等,为年轻群体从事农业提供支持。此外,印尼还积极发展农业教育旅游,面向年轻一代推出侧重生态、科技等体验的农业旅游计划。

在各项政策鼓励下,近年来印尼食品和农业领域的数字初创公司数量不断增长。2020年,印尼农业领域科技初创公司完成26笔交易,筹集资金超过1.65亿美元。智慧农业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迅速增加并取得不少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跟踪植物生长的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水分和pH值;利用智能施肥系统分析土壤养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提高作物产量及生产效率;建立可提供天气信息预警的数字平台;在雅加达和巴厘岛等地农场推广“智慧农业”应用程序,监控种植园状况并进行远程操控等。

印尼农业部部长阿姆兰·苏莱曼表示,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率及竞争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并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面对未来挑战,印尼必须发展包含智慧农业在内的农业4.0,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苏莱曼说。

(本报雅加达6月2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4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