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母听说刘姥姥,便吩咐带进来一会,说是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说话。

贾母并不知道刘姥姥是谁,刘姥姥也不是贾府亲戚。而是王夫人父亲连宗的王家老爷孙子的岳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好像李婶娘不可能认识与贾府连宗的贾雨村的媳妇娇杏一样,双方八竿子打不着。

但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贾母不知道也罢了,听说来了家里,于情于理都要见一见,是给儿媳妇面子。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不过,贾母接见刘姥姥的真实原因,并不仅是亲戚和王夫人的面子,而是王熙凤有意让她听说了刘姥姥,更猜到凤姐的目的。

(第三十九回)周瑞家的道:“这话倒是,我替你瞧瞧去。”说着一径去了,半日方来,笑道:“可是你老的福来了,竟投了这两个人的缘了。”平儿等问怎么样,周瑞家的笑道:“二奶奶在老太太的跟前呢。我原是悄悄的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要家去呢,怕晚了赶不出城去。’二奶奶说:‘大远的,难为他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这可不是投上二奶奶的缘了。这也罢了,偏生老太太又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二奶奶便回明白了。老太太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这可不是想不到天上缘分了。”说着,催刘姥姥下来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听话听音”,周瑞家的这话里就有弦外之音。

她去“悄悄告诉二奶奶”,说明刘姥姥这回来还只是王家几人知道。穷亲戚上门不好声张,周瑞家的表现正常。

王熙凤听了却说刘姥姥背着东西来,又远,住一晚上再去……这话肯定不是悄悄说,声音不小连年老耳背的贾母都听到了。

以贾母的智慧听见凤姐如此当众宣布,自然要接住这个话,想装没听见也不行。

所以,王熙凤的话就是有的放矢,故意说给贾母知道,而贾母也立即心领神会。

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是秋末冬初,那会说家里没钱置办冬事,无法筹备过冬和过年。

当时多得周瑞家的偷偷串联王夫人和凤姐,悄悄的来,悄悄的去。

周瑞家的这次还像之前,过来悄悄告诉凤姐,避免被人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凤姐却大声应答引起贾母注意,说明她要把刘姥姥介绍给贾母。

原因也不复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给王夫人和凤姐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面子难题,需要贾母帮买解决。

而这件事就要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间和目的说起。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选在中秋之后九月前的秋收过后。这个时间节点注定她的目的还是要打抽丰,再要二十两银子回去花。

二十两银子足够他们一家几口一年的生活费,贾府家大业大出手豪阔,不要白不要。

有人会认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头年得了钱,这次背着瓜果菜蔬来报恩。

这么想不错,却天真又不熟悉极其典故。

真要报恩,夏天远比秋末瓜果菜蔬丰富,如何不来?

根据清人考证“打抽丰”,宋代米芾书札就有记载:盖彼处丰德,往抽分之耳。指看见人家丰裕而去索要钱物,也称“分肥”、“抽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抽丰”与“秋风”音近,且从明清开始,不少衙役会在入秋后以做棉衣为借口向富户敲诈钱财,俗称“打风雨”“打秋风”。民间便开始称“打抽丰”为“打秋风”,以显委婉、隐晦。

作者明确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间点是在秋收后,刘姥姥自己也说今年地里多打了几石粮食,明确家中已秋收结束……就是为“打抽丰”而来。否则古人不会选这个敏感时间去富贵人家串门,容易被人误会,名声也不好。

刘姥姥第一次来是救急,王夫人凤姐帮助是情意。第二次再来不但脸皮厚,不地道,也成了“嗟来之食”惯犯。

如果凤姐今年再给,明年肯定还要来。长此以往成了累赘纠缠不休,是“打抽丰”人的共性,也让主人烦不胜烦。

正因刘姥姥嗟来之食,曹雪芹笔下她的第二次出场,明显比第一次形象不堪,也更洋相百出。

作者不认可“嗟来之食”者的贪婪与不知足。才会借林黛玉之口,在后文说出“母蝗虫”,也借妙玉之品德高洁对照刘姥姥之品德如淖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刘姥姥日后挺身而出勇救巧姐的知恩图报是另一回事。

仗义每多屠狗辈,她的大义诠释了人性光辉永不凋谢。但也不能因此就忽略掉刘姥姥打抽丰的事实和缺点。

就像梁山好汉大多义薄云天。可欺负起弱小、残杀无辜的事并不少。哪怕是武松也有屠人满门之嫌。

德与性分歧并不冲突,反而对比出人物的精彩。

王熙凤面对刘姥姥再次上门,显然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轻易给钱了事。

刘姥姥是王家亲戚,让贾府人知道接连,会诟病她们姑侄吃里扒外掏空婆家,填补娘家。

是以她才丢下刘姥姥,来到贾母房中伺机与王夫人商议,怎么一劳永逸解决刘姥姥的“不知足”。

结果就是借着周瑞家的过来询问,让贾母知晓了刘姥姥的到来。

以贾母的聪明和经验,如何不明白刘姥姥上门打抽丰,会让王夫人和凤姐处境尴尬?

她这一生见过和处理过多少“刘姥姥”,自然经验丰富。

眼见凤姐大声讲出来,她便干脆认下这门亲,给了刘姥姥一个冠冕堂皇的亲戚身份,也好方便王家姑侄对她的周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母认了刘姥姥,就成了贾府的亲戚,再接济也有的放矢。

王夫人和王熙凤的“难”因此而解。至于怎么一劳永逸解决,倒不用贾母教授。

刘姥姥走前,王夫人直接拿出一百两银子,是未来五年的“量”,并直接告诉刘姥姥别再投亲靠友了,意思是再来也不给了。

王夫人的处置,也是因之前贾母认亲。毕竟婆婆都见过,贾家上下都知道,这事再不解决干脆,她有什么脸继续当家!

所以,别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到贾母接见之间,不过是周瑞家的传个话,其中的人情世故可多着呢。

就说刘姥姥辞行,何尝不暗示“我得走了,你们给钱不给”。这话看似粗糙,诛心揣测刘姥姥之心。但时至今日,哪次求人办事没成前,不都祭出这句话以求一个结果。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