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市场上只能算是杂牌,为了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迅猛发展势头,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并将会从7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中国车企透露欧委会滥用调查权,肆意扩大调查范围,甚至勒索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内幕,意欲从战术和战略方面对中国新能源车进行围剿。

从战术上来讲,欧委会有抢劫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意图。

就拿新能源车电池来说,他们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新能源车所用电池原材料的构成,包括化学成分和配方,甚至精确到磷酸亚铁锂、石墨、铜、铝等每项主要原材料使用量。

甚至欧委会还要求中国企业提供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采购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到底要干嘛?

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车的心脏,电池的容量、功率、寿命、安全等直接影响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 ,而欧洲新能源汽车刚好在这项上拥有致命缺陷,难以追赶中国的步伐。

如果能够获得这些关键技术,无疑将会大幅度提高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甚至不排除他们将技术出卖给美国日本等国家,合力围剿中国车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略上来说,欧委会有探求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秘密,打压中国产业链的需求。

在此次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调查中,欧委会还要求中国企业提供自己的产能、发展计划、设备,原材料以及销售模式及欧洲客户的全部信息,甚至连企业的金融往来信息都要查看。

最无耻的是,除了车企本身的信息,欧委会还想要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数据,以获取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生后,仅仅针对三家抽样中国车企及相关企业的调查信息就高达21GB。

最终被抽样且配合了反补贴调查的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获得欧委会的优待,反补贴税分别为17.4%和20%等。

其他未被抽样但配合了调查的中国企业将面临21%的加权平均关税。

而没有配合调查的上汽等,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最为明显,则将被征收38.1%的反补贴关税。

如果考虑原有的10%关税,再加上这次的38.1%的反补贴关税,上汽等企业就不得不承受高达48.1%的税收 ,想要继续在欧洲市场竞争将会更加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许就是欧洲版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用不同的税率分化瓦解中国车企的联盟,诱使相关企业出卖新能源车技术和秘密。

在遭遇整个欧盟针对中国企业的力度上,单靠某个企业的自觉是无法保住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秘密。

中国有必要在国家层面明令禁止相关技术和秘密外泄,同时对欧盟的强盗行为采取必要的同等反制,哪怕更激烈一些都可以,因为他们只吃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