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婷妈。

好朋友红芳上高一的儿子突然从学校回来了,她说:孩子强烈要求退学。问他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说。问多了孩子就干脆把房门一关,躲房间里不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好红芳的表姐帮她联系了一家看眼睛的医院。红芳就带儿子一起去了表姐家,正好让孩子也散散心。

从表姐家回来后,红芳说:孩子愿意去学校了,把孩子送回学校了。

但是没过一个星期,孩子又回来了。

另一个姐妹的女儿小学时一直成绩优秀,还一直担任班长的职务。但是上初中后孩子就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了,已经休学两年了。

不得不说,孩子的厌学问题日益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现象,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厌学有哪些表现?

厌学的表现可能包括对学习失去兴趣、情绪消极、逃避作业和考试、甚至拒绝上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呢?

这就需要了解引发厌学的根本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价值感”的缺失。

价值感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活动对他人是有益的,自己是被需要的,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

这种认识不仅关乎个体的自尊和自信,还直接影响其内在动机和行为表现。

当孩子在学业上感到无力或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时,价值感便会受挫,从而可能导致厌学情绪的出现。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价值感,以预防和解决厌学问题呢?

1、设定合理期望,肯定进步而非只有成果

家长往往对孩子抱有高度期望,希望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然而,过高的期望有时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他们感觉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

因此,家长需要设定合理的期望,鼓励孩子追求个人的最优表现而非仅仅是成绩上的成功。

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的父母总是希望他能在班级名列前茅。

尽管小明很用功,但成绩始终无法进入前十名。时间长了,小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的父母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调整自己的期望,更多地表扬小明的努力和进步,而不只是关注成绩。

小明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提升,厌学情绪也随之减轻。

2、强化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有信心。

孩子如果在学习中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会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反之,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孩子更容易遇到挑战时就放弃,产生厌学情绪。

小华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作业和考试经常得低分,导致她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帮助小华,她的父母决定从她感兴趣的实际生活问题入手,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她的数学兴趣和自我效能感。

每当小华解决了一个难题,不管多小,父母都会给予认可和表扬。

逐渐地,小华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她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乐趣。

具体到生活中,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做:

1、与孩子共同设定目标

让孩子参与学习目标的设定,使他们感到被尊重,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控制感。

2、关注过程而非仅仅结果

鼓励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成长,而不是只盯着分数。

3、提供适度的挑战

适当的挑战可以增强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为进步和努力庆祝

即使是小的进步和努力,也应该被认可和庆祝,这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5、倾听和支持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总结: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

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是孩子自信和自律的基石。

有了这份自信和自律,孩子不仅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更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面对挑战。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