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楼上有个姐姐,快50岁了,每次见面都热情打招呼,虽然有十几岁的差距,但是聊起来没有一点代沟。

每次电梯里碰到了,车库里碰到了,都要聊上几句。

这个姐姐有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孩子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南航是双一流院校,孩子能够考上这所大学,“学霸”认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未补课,学习方面不用管

特意询问了“补课”这件事,实际上,我并不认为补课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增益,尽管流行补课,很多家长都花大价钱给孩子上补习班、一对一辅导班。

不过还是需要跟这些学霸家长切实聊一聊,可以摆脱个人的主观认知。

“啊?补课啊?没有,不补课,学习这方面我们不操心,他自己能搞定的。”

这是这位妈妈给出的回复。

“就真的一点都不操心吗?养大这个孩子,你有没有觉得心累的时候?就是那种辅导作业到爆炸?”

邻居姐姐笑着说:“哎呀,那都是搞笑的内容,谁还真的就辅导孩子气成那样,就是真的生气了,也不能拍成视频了,光顾着生气了,还有心事拍视频呢?没有,真没有……”

学霸的家长和普通学生的家长,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这位邻居姐姐觉得家长辅导作业到爆炸就是不太可能事情,这也是一种主观认识,实际上还真的有家长辅导作业把自己给差点搭进去的。

“要是靠管,这哪里管得起来啊,要学习的东西那么多,都得自己愿意学,才能学进去吧。”

不过这位邻居姐姐倒是说了一件事:小时候没少管,只是长大了不用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只管一件事

“限制孩子看手机”,这是孩子小时候她经常做的。

她孩子出生在05年,前期手机还没有那么普遍,孩子上小学以后手机也很普遍,那个时候她就限制孩子玩手机。

她虽然说只管这件事,但是从她的态度上可以看得出,孩子小时候,没少约束孩子的行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都是苦口婆心过来的。

也正是验证了那句话:小时候管好了,长大了不用管。

关于学习任务,这个家长说:“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学习嘛,自己的事情,这件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好什么呢?”

基本上可以确定,孩子小时候,父母对他的要求就是“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而且是认真完成”。

在这条主线之外,孩子就是自由成长了,父母忙着上班,孩子独立性还是较强的。

父母虽然说不太干涉,但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还是严格的,在父母要求范围内,孩子是自由的,但是如果越线了,就一定会被引导和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分看天赋,七分看习惯

孩子学习好不好,要不要看天赋?

这是肯定的,很多人说孩子是否真正擅长学习,要到小学3年级以后才能显现出来,其实并不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老师们基本上就能对孩子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了。

当然了,不排除有个例,有那么极个别的孩子,老师是不能提前下结论的,这些孩子不到长大,老师都不能给他们下定论。

但是大多数时候,幼儿园的老师是可以给孩子盖章的,在学习这件事上,行或者不行,或者普通,或者优秀,一个负责的老师基本可以做出准确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这件事,三分看天赋,不服也不行。

剩下还有七分要家庭环境、父母引导,归根结底是要看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个人习惯,而这些跟家庭环境和父母引导又有脱不开的关系。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口中的“不用管”都是有代价的,哪怕父母说“小时候也不用管”,多聊几句就能发现,家长的“不用管”是指在界限划定以后,孩子可以遵守规则,在界限之内,自然不用管,当孩子越界了,家长就一定会指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用管”的潜台词是,小时候该管的都管了,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大了自然不用管。

所以,当学霸的家长说不用管,真的不是肤浅的快乐教育、任其孩子自由发展,每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之前都是要被精心呵护和引导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