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退化耕地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戳视频,了解一下我国耕地现状。

1.36亩,这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5亿亩左右,按照复种指数1.3测算,至少需要19.2亿亩耕地作支撑,可以说现有19.18亿亩耕地已经种足种满。我国耕地数量相对不足,因此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4.76等,这是我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我国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1至10等,其中7至10等的低质量耕地占比22%、数量超过4亿亩;东北黑土地、南方酸化地、北方盐碱地等局部耕地质量退化仍未根本扭转。我国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不高,农业农村部正系统谋划、综合施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利用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

黑土地在我国分布在东北粮食主产区。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内容,我国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深入推进酸化等退化耕地治理,都有哪些新进展?

眼下正值玉米生长旺季,走进吉林省梨树县一家合作社的大田里,连片的玉米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3600亩地全都采用了免耕播种的“梨树模式”,并用上了一件法宝,使得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省梨树县达利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董亚丽:今年我们又研制出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这个机器的优点是把原来需要几台机器作业的工序整合到一台机器上,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农机进地次数,让土质更松软。

吉林梨树今年尝试探索“现代农业生产单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完成从种到收的现代化耕作,提高粮食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省梨树县农机推广高级农艺师 赵鹏飞:去年梨树县粮食产量是40多亿斤,今年我们要超过这个阶段性水平。

黑土地在我国分布在东北粮食主产区。由于连年翻地整地使得黑土层随风侵蚀,不断变薄,地力下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四省区,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农业农村部联合相关部门在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中,已组织实施40个项目,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及成果示范推广。到2025年,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将达1亿亩。

因地制宜 开展酸化土壤治理

酸化耕地治理是南方地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内容。自2020年起,农业农村部持续实施退化耕地治理试点项目,在南方13个省份土壤pH值小于5.5的强酸性耕地上因地制宜开展酸化土壤治理试验,效果如何?

夏种时节,在安徽舒城柏林乡种粮大户吴本明的稻田里,旋耕机、插秧机正同时作业,每天能播种100多亩。可在过去,由于化肥使用过量,这里的土壤酸化严重,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安徽舒城县柏林乡种粮大户 吴本明:当时就是你脚一跺,都没有脚印,很板,旋耕的时候,打过的土都是一团一团的,造成的影响就是粮食不得高产,水稻种植长草快,长稻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酸碱度小于5.5,说明耕地酸化了,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作为酸化土壤治理试验示范区,安徽舒城结合当地土壤pH酸碱度分布,在稻麦、稻油轮作基础上,实行秸秆还田、有机肥绿肥种植、追施土壤调理剂等综合治理模式,降低土壤酸性,使土壤pH酸碱度由5.41提升到5.96,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舒城县柏林乡种粮大户 吴本明:土壤现在就软一点,水一打它就很化,连续三年用过后它就很好,我们种田,土壤好它就多长庄稼,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种粮(也)有信心。

安徽舒城农业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曾杭生:通过酸化治理项目的实施,我们得到最大的启示,就是在粮食生产过程当中要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今年我们全县的化肥使用量降低了10%,有效提升了有机肥、绿肥的含量,通过提升地力来增加粮食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退化耕地治理试点项目实施以来,酸化土壤治理试验已累计实施面积600万亩次,建设了500多个千亩以上示范区,示范区土壤pH值平均增加0.3至0.5个单位,农作物增产10%以上。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在15个省份、20个县启动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加快酸化耕地治理。

排“盐碱”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和耕地盐碱化防治,是北方地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各地正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这几天,新疆阿拉尔市双城镇的万亩棉田迎来初花期。种植户廖立文家的80亩棉花,今年长势良好,然而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碱滩。

新疆阿拉尔市双城镇种植户 廖立文:当时我们来的时候是白花花的一片,到处都是碱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城镇有种棉花的传统,当地推广耐盐碱的棉花品种,同时,尝试采用深耕粉碎松土技术,激活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再修建多条排碱渠,排出土壤中的盐碱,改良土壤。一方面选择种植适应盐碱地的品种,另一方面改善土壤盐碱性,通过双向发力,当地棉花产量不断增加。

新疆阿拉尔市双城镇种植户 廖立文:去年这个棉花(亩产)480公斤,今年看这个棉花的长势,(亩产)500多公斤是没有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眼下正是不少盐碱地集中分布区的新探索。这几天,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许村的梨园里,这些长在盐碱地上的梨即将成熟,今年产量预计同比增加10%到15%左右。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许村果农 张晓冬:原来我们由于是盐碱地的问题,这边种啥啥不行。

孟村回族自治县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推广“滴灌+生草覆盖”技术,并增施有机肥来降低土壤盐碱度。同时,利用梨果生长的耐碱特性,大力发展梨果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张玉星:现在盐碱地的梨园,比正常土壤梨园的产量还要高20%~30%,我们的产量基本上是每亩地7000到8000斤,优质果率达到91%以上。

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指导盐碱地集中分布的8个省份开展盐碱耕地治理试点,监测显示,试点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普遍由中度变为轻度或者基本消除,亩均产能一般提升10%~20%。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刘成 吉林台 安徽台 河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