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四川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及典型案例白皮书(2020年-2024年),梳理总结了自贡2020年以来的毒品犯罪态势、案件特点、打击举措、典型案例。

2020年至2024年6月,自贡两级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88件(含2019年旧存案件)、被告人784人。从罪名分布来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391件,占比66.5%;容留他人吸毒罪164件,占比27.89%;其他各罪合计33件,占比5.61%,分别为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等。从量刑情况来看,其中58人被判处无期徒刑直至死刑,65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25人被判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461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4人被判处拘役,1人在审理过程中死亡。

白皮书共收录8个毒品犯罪典型案件,其中一个案例直接推动了麻精药品监管、治理的长效化和系统化。据了解,被告人刘某某系医生,退休后办了一家私人诊所。她作为执业医师,在经营期间违反国家规定,通过不开具处方、不登记的方式出售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并以牟利为目的,多次将地西泮注射液出售给吸毒人员注射滥用。2023年7月底,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刘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地西泮属于麻精药品,既可以治病救人,又可能不当利用成为毒品。近年来,随着禁毒工作不断深入,传统毒品获取难度增大,部分吸毒人员转而寻求麻精药品作为代替品、辅助品使用。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针对个体诊所麻精药品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分别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加强个体诊所麻精药品监管的司法建议,推动了麻精药品监管、治理长效化和系统化,从源头上遏制涉麻精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那么,法院对涉毒人员量刑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整体从严、突出重点,同时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毒枭、职业毒贩、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大、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坚决予以从严打击,同时加大对多次零包贩毒,引诱、教唆他人吸毒及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的惩处力度;对于具有从犯、自首、立功、初犯等从宽处罚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予以从宽处罚;对于未成年人,探索“1+N”挽救型审判模式,以人民法院为主导,联合家庭、社会、学校、司法部门等各界力量,帮助未成年人迷途知返。

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编辑 张莉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