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26日电题:陕西眉县:节水喷灌浇出致富“幸福果”
  新华社记者闫馨禾、徐宁、唐斓、刘彤
  夏至方过,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的道路两侧满是绿意,猕猴桃果树的果实已挂满枝头,四处生机勃勃。
  “徐香猕猴桃酸甜,翠香猕猴桃甘甜,海沃德猕猴桃产量大,金福猕猴桃耐储存,亚特猕猴桃有股淡淡的奶香……”在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58岁的果农李胜利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猕猴桃的品种与种植知识。有着数十年猕猴桃种植经验的他,早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胜利就曾自己上山寻找野生猕猴桃苗,摸索嫁接培育和田间管理的技术方法。“那时候种猕猴桃比现在辛苦多了,费时费力不说,产量还低,有时甚至只开花不结果。”回忆起早期种植猕猴桃的经历,李胜利很是感慨。“现在种植技术进步了,引入人工授粉和先进灌溉技术,产量提升不少,有的品种亩产高达八九千斤,亩产低的也有四五千斤。”
  田间一根根排列整齐的黑色水管上,细小的水流正从管身喷洒而出,浇灌着这片猕猴桃田。喝饱了水的猕猴桃缀满枝头,长势喜人。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青化管理站职工王晓为记者算起了账:“之前大水漫灌时,灌溉一亩地需要80到90立方米水,2018年引进喷灌技术后,一亩地只要50立方米左右的水。每亩地的水费能比原来省下13元。猕猴桃喜水,从春灌到采摘一般需要灌溉5轮次,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
  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效益不只体现在农业用水量上,更带动种植理念、果品产量的全面提升。李胜利说:“以前大水漫灌不仅耗水费钱,更大的问题是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肥料渗不下去。土地变干还会产生裂缝,猕猴桃的根系脆弱,容易被扯断,从而影响产量。喷灌能更好控制土壤水分,避免这些问题。”
  喷灌技术还能实现水肥一体化。“农民把肥料加入水中,浇地的同时就能增施肥力,无需再单独施肥,节省大量人力成本。”眉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陈辉向记者介绍,“通过提升技术,现在我们的水肥一体化已经实现了单户控制,哪怕只有一两亩地,果农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施肥。”
  不仅如此,能够实时传输土壤温度湿度、控制灌溉开关的手机APP也为果农省时省力,在手机屏幕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灌溉。
  目前,猕猴桃种植及加工已经成为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2万亩,种植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1%,形成了“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为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眉县以科技为引领,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了猕猴桃试验站,同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年培训果农10万人次以上。
  2023年,眉县猕猴桃总产量53.1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来源于猕猴桃产业,小小猕猴桃成为眉县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幸福果”。
  在这片兴旺的猕猴桃产业热土上,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回到这里播种下青春的种子,为家乡的“幸福果”开辟新路。
  来自福建的城市姑娘林斯佳随丈夫回到他的家乡眉县创业,为猕猴桃果农提供土壤检测、配肥方案、花粉活性检测、线上线下培训等服务。如今,夫妻俩已在眉县成立4个服务中心,组建了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团队。
  “当我第一次来到眉县看到一望无际的猕猴桃园时,就觉得这个行业充满生机;当看到有60多岁的果农来参加果农培训时,我们更坚定了建设家乡的想法,要把这个产业发展下去。”林斯佳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