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胜利的红旗在大地飘扬,一桩血淋淋的杀戮在百年前的乡间小镇上演。一名红军师长在警卫的保护下前往会晤,谁料警卫竟出卖同志,对师长连开三枪,残忍砍下头颅以领赏。这惊天血案震惊了全国,令人不寒而栗。在解放初期,这起悬案被重新调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那位红军师长到底是谁?凶手的动机又是什么?这起骇人听闻的叛变事件,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内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东兰英雄传奇

韦拔群,河池武威故里人。生于1894年春节,家世显赫,其祖上为纳征大户。从小便循规蹈矩,品学兼优。年方十六,家资充裕,寄读于邻乡私塾。读书期间,韦拔群见识颇广,思想开明犹如烛火,对国家前途殷切关注。

时年1916,护国战争爆发,兵燹蔓延大江南北。韦拔群悻然离塾,变卖家产北上游历,购买武器招募乡勇,誓与列强血战到底。其热血英姿,令当地上下无不动容。随后韦拔群被保送贵州讲武堂深造,学习十月革命思想,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发源地。

毕业后,韦拔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分配到重庆黔军某军部任参谋。五四风潮兴起,他以"愤不平"的笔名撰文抨击旧式教育。激越慷慨的观点,激起了上级的戒心,遂被解雇离职。

1921年,韦拔群怀揣报国救民的宏愿,来到南宁出任南丹、东兰县长。在任期间,他见证了农民的疾苦,于是组织发动农民运动,率领群众推翻旧制度。很快,东兰县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广西乃至华南农运的重镇。

抗战初期,国难当头,东兰红军遭遇重创,却奄然扬旗自西向东,转战赣、桂、粤几省。在韦拔群的率领下,红军前仆后继,纵横千里,随处建立武装。1931年,新桂系反动军阀廖磊镇压农运,韦拔群和陈洪涛不得不主动撤离,避其锋芒。

就在这危难时刻,韦拔群的胞弟和儿子先后失踪,弹药粮草告竭。面对重重困境,韦拔群只能率领余部与群众避进山洞,食野菜度日。敌人步步紧逼,叛徒出卖行踪,红军陷入万分危险之中。让我们拭目以待,韦拔群这位英雄人物,又将如何绝处逢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黑暗中的阴谋

1932年秋,中国革命正值最艰难时刻。蒋介石的军队在"会战"中大获全胜,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扫荡红军游击队。在广西东兰一隅,韦拔群所率领的红二十一师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经过多年游击战争,红军的补给线早已中断。弹药告罄,口粮亦所剩无几,连吃了好几个月的野菜。不仅如此,红军还遭到新桂系军阀廖磊的疯狂扫荡,无处藏身。就连韦拔群的亲人也惨遭不测,胞弟韦菁和儿子韦述宗先后在战火中失踪无踪。

形势危急之际,敌人并没有止步。地方土匪黄家康受了贿赂,向新桂系军阀出卖了红军的踪迹。在敌人的层层包围下,韦拔群只得带着残余武装和群众藏匿在偏僻的山洞中。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黑暗的阴谋在酝酿。警卫员罗日块受到了敌人的收买,他开始密谋叛变。为了实现这个阴谋,罗日块首先策反了韦拔群身边的另一名警卫员韦日印。

罗日块和韦日印开始暗中勾结,密谋除掉韦拔群。他们预谋在韦拔群转移到隐蔽的赏茶洞时伺机行凶。一切都精心策划,只等时机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暗中的阴谋逐渐升温,韦拔群和他手下的红军却浑然不知。眼看形势越来越危急,韦拔群决定带领余部转移到赏茶洞,与队友韦日印会合。不料,这个决定却为阴谋打开了方便之门。

10月19日凌晨,一个阴冷潮湿的早晨,韦拔群和罗日块来到赏茶洞,准备同韦日印汇合。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然为黑暗中的阴谋铺平了最后道路。一场血腥惨案就要在这里上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血腥惨案

1932年10月19日清晨,赏茶洞中一片安详祥和。韦拔群和警卫员罗日块摸黑来到这里,准备与韦日印会合。三人原本都是同甘共苦的战友,却不料这一天竟将上演一场惨绝人寰的惨案。

韦拔群和罗日块疲惫不堪地躺下,很快就陷入了沉沉酣睡。他们浑然不知,死神的黑手正在贫寒中逼近。就在这危急关头,韦日印悄然走近,小心翼翼地拔出了韦拔群别在腰间的手枪,对准了韦拔群的头部。

寂静的林间,突然传来三声震耳欲聋的枪响!韦拔群毫无反抗之力,被打了个正着。随即,韦日印又拔出了砍刀,对着韦拔群的脖子连续砍去。鲜血在林间激射四溅,空气中弥漫着腥臭的血腥味。很快,韦拔群的人头就被砍了下来,掉在了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日块目睹了这一切,却丝毫不敢反抗,生怕自己也遭殃及池鱼。韦日印把韦拔群的人头装进了篓子,押着罗日块就往镇上走去。一路上,两人小心翼翼,时刻提防有人发现。

终于,凶手们来到了镇上,直奔新桂系军阀陈显廉的家中。陈显廉见状大喜过望,立即发放了重金重赏,对韦日印和罗日块表示嘉奖。两人得手后就急匆匆逃之夭夭,生怕事情败露。

惨案传开后,震惊了整个红军。韦拔群是红二十一师的师长,是东兰农民运动的领袖,英年被残忍杀害,令人痛心疾首。一时间,红军上下悲恸欲绝,誓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然而,当时形势危急,反动派疯狂扫荡,根本无暇调查此案。直到解放后,这桩血案才被重新展开调查,真相也终于大白于天下。让我们拭目以待,这起骇人听闻的叛变惨案,到底隐藏着什么样惊天内幕?

四、龌龊内幕浮出水面

解放战争的硝烟终于散去,新中国的曙光在神州大地上升起。广西百色等地重现和平稳定,人民政府开始全面肃清残余反革命分子。就在这个历史时刻,韦拔群惨案的真相终于开始一点点浮出水面。

1960年初,广西公安厅厅长钟枫收到了一封来自老红军杨正规的信件。信中提及,韦拔群惨案这个悬而未决的历史谜团,引起了钟枫的高度重视。他立即派遣刑侦老手樊恒荣和同事李柏枝、覃祖坤赶赴东兰,彻底侦破这宗离奇命案。

樊恒荣等人翻阅史料,走访当年在场的亲历者,终于发现了一条关键线索——当时负责押解韦拔群人头的警卫员罗日块,在新桂系军阀陈显廉家中领了重赏后,竟然消失无踪,再也没有现身。

樊恒荣觉得,这个罗日块的神秘失踪实在可疑。于是,他们顺藤摸瓜,将目光锁定了当年另一名参与叛变的关键人物——军阀刘治。经过一番周折,最终他们将刘治这个关键人物摘获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警方的追查与审讯下,刘治不得不如实交代了当年的黑幕:原来,整个杀害韦拔群的阴谋是由其亲自策划,而真正的凶手则是罗日块和一名叫陈的白的警卫员。为了给韦拔群除掉心腹,首先便是收买了警卫员罗日块出卖同志。

罗日块又勾结陈的白,趁着韦拔群在赏茶洞歇脚时出其不意,对他连开三枪,然后割下了首级,携至陈显廉家领赏。而罗日块则是在得手后,为了逃避追捕,遁入黑暗,直至音讯全无。

随着审讯的深入,一个惊人的罪行也浮出水面:原来当年新桂系反动派不仅杀害了韦拔群一人,还对他家人进行了疯狂报复,全家24口竟然惨遭屠戮,只有7人侥幸生还。

随着整个血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不少罪魁祸首终于伏法受惩。但韦拔群英勇就义的场景,至今还让人痛彻心扉。这位农民军中的传奇英雄,永垂不朽的丰功伟绩,还将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五、英雄永垂不朽

革命先烈韦拔群英勇就义的消息在当地传开后,震惊了广西各地的人民群众。东兰县农民们无不痛哭流涕,他们为这位伟大的领袖扫墓守灵,表达无尽的哀思。

在韦拔群就义几年后的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殖民者的铁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上下一心,打响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浴血卫国的斗争中,韦拔群的事迹被广为宣传和传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延安简报刊发了《忆师长韦拔群》一文,悼念这位"为革命事业而英勇就义,成为革命烈士"的先驱。很快,韦拔群的英雄事迹就传遍了延安和陕北根据地的每个角落。

1940年,毛泽东在讲话中还曾提及韦拔群,称赞他"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就义"。这些褒奖无疑极大鼓舞了人民子弟兵的斗志和士气。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韦拔群英勇就义的先进事迹被广为宣传,成为激励新一代学习和奋斗的宝贵财富。1952年,中共广西区党委为纪念他的功绩,特意在东兰召开了报告大会。

1956年,根据朱德同志的指示,韦拔群遗体被发掘安葬,在其坟墓前树立了纪念碑。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都有大批人前往瞻仰。到了1983年,为弘扬韦拔群"永不卑躬屈膝"的革命精神,广西政府还在他的故乡韦氏村建立了纪念馆。

步入新世纪,韦拔群更是成为英雄人物的典范。2016年,一部由韦拔群事迹改编的连续剧《东兰少年》在全国热播,再一次掀起了纪念先烈的热潮。各地纷纷设立雕像、展览,弘扬韦拔群"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解救群众"的英勇气概。

如今,距离韦拔群就义已经90多年过去了,但他不朽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这位来自广西深山的英雄人物,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的尊严,守护了人民的幸福。他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