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体重管理相关情况。今日,16个部门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应对超重、肥胖等问题。此次发布会上,多位专家详细介绍了管理体重的思路和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体重管理相关情况。

如何确定合理体重?过高过低都不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介绍,可通过计算BMI指数的方式确定一个人的合理体制。BMI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用kg表示)除以身高(米) 的平方。例如,一个30岁的人,体重60kg,身高1.7m,可用60除以两次1.7,BMI=20.8kg/m2。此后通过比对BMI标尺即可得知体重是否合理。公开资料也显示,18岁及以上成年人正常BMI区间为18.5~23.9,超重区间为24~27.9,肥胖则超过28,低于18.5则是体重过低。腰围也可用于判断体重是否合理。赵文华介绍,通过腰围可以看出脂肪分布的情况,具体也需要参考标尺。

“BMI和腰围是两个独立作为超重肥胖判断的标准。”赵文华说,两个指标是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健康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个指标都不正常,叠加的风险更大。

“我们希望大家传递体重过高过低都不好、对人体的健康都会有影响的理念,我们希望每个人都用两把尺子常量量。”赵文华说。

此外,一些人群体重过高但相关身体指标尚未异常,赵文华解释,大多数的超重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很大程度都属于“单纯性肥胖”,营养学上也叫“能量过剩型肥胖”。对于这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是最大可能通过体重管理,非常有希望回归健康体重的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减重·云之南”系列活动在昆明举办,活动参与者在骑单车。 新华社资料图

如何管理体重?

赵文华解释,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吃和动之间的不平衡,减重减肥的关键,一定是严格控制吃的总能量摄入,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另一方面,一定要把吃进去的能量,特别是多吃进的能量支出去,应该坚持“多动一点更好”,进和出二者的平衡。

“在这里,从营养或饮食方面,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非常重要。所以希望大家一点一点共同努力,能够学会估算吃的食物的能量,哪些食物含能量比较高,确保摄入的能量不要超过自己的需要量。”她说。

除了能量平衡外,她还建议,主食不能过度精细化。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和保证健康。赵文华特别谈到,当前流行的如断食、过度节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不吃主食),甚至是生酮饮食,可能存在一定误区。这些观点认为不吃主食或脂肪对身体有好处,但忽略了人体健康对各种各样食物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

“所以饮食不仅要多样化,还要饮食有规律,盲目减重不仅不能实现减重的目标,也可能导致体重反弹,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她强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建方则给出了运动方面的建议。一般来说,运动减脂初期为中低度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长距离骑行,同时辅助力量练习。对于体重基数大,没有锻炼习惯的人群,不建议长时间跑步,可以采用游泳、骑行、划船等项目,减少膝盖负荷。

徐建方还建议控制每一次运动的强度。减肥初期跑步不宜过快,过快的速度或过大的强度,反而会使身体里的能量消耗以糖原为主,对脂肪的消耗较少。不过强度过小、总热量小或不足,减脂效果也会打折扣。

此外,还应该掌握运动频次。他强调,过大的频次可能导致身体恢复不足,造成关节运动损伤,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减肥效果也不好。“所以说,必须要有好的恢复营养。 最后提醒一点,在进行科学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针对性的热身,以及运动后的放松、牵拉,这样能促进我们的恢复和再生。”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新华公园内,有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街头健身爱好者,他们大多有着二三十年的健身经历,个个“身手”了得。 他们创建了一个有上百人的街头健身微信群,每天相约一起训练。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天天运动且控制饮食但体重不减是什么原因?

天天运动且控制饮食但体重不减可能是减肥者的永恒话题。徐建方谈到此表示,不能仅凭体重变化判断减肥效果,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当中,除了骨骼还有脂肪和肌肉,肌肉的密度是脂肪的1.2-1.4倍。锻炼一段时间后,体重可能没有变化,但是脂肪减少肌肉增加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他不仅仅使我们显得更瘦、显得更美,而且由于优化了我们身体的肌肉,就是我们身体成分的优化,对于我们健康状况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他说。

徐建方建议,可以通过体脂率测试,了解身体内脂肪含量变化,综合判断减肥进展。

此外,一些人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只做腹部肌肉锻炼能否起到减肥效果?徐建方解释,脂肪的动员是全身性的,特定部位的锻炼对于特定部位脂肪的消耗没有明显作用,但对特定部位肌肉强化有效。

对于久居办公室无暇长时间运动的人士,徐建方建议是,动则有益,只要动起来身体就会有消耗。“我们每天当中有若干个小于10分钟的锻炼,对于我们减脂、对于我们身体的健康都是有效的、都是有益的。”他说,“我们通过力量练习,提高基础代谢率,身体安静状态下的脂肪消耗会增加,这样能起到减脂的效果。”

“我们针对当前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快,提倡‘体育运动生活化’‘体育运动碎片化’,也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比如说我们上下班可以多步行一段,比如坐公交可以提前下来,走一走。另外,假如我们的膝关节、踝关节都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坐地铁的时候爬爬楼梯,另外在办公室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些短时间的运动,比如一些简单的拉伸。总之,我们提倡把运动当成‘零食’,像‘零食’一样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对我们的健康促进有很好的作用。”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