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姨,您反映的小区有卫生死角的问题,已经处理好了,您要有空的话欢迎去‘检查检查’。”安宁区营门滩社区网格员在解决了居民反映的问题后,及时上门回访,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居民。

经过这样一件件的小事,如今,营门滩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会想到社区,社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也是热情相待,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快处理解决。据了解,安宁区银滩路街道营门滩社区按照“党建引领、融合共治”的发展理念,以“问需于民”为出发点,探索提出“营里情·连民心”党建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有温度、受欢迎、聚能量的党群阵地,构建党群融合共治新格局。

广泛收集民意 提升居民满意度

营门滩社区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科学划分网格7个,有效覆盖常住人口7419人,目前已构建“化零为整、多网合一、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并建立“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红色物业+网格员”的组织体系,建立网格民情收集、受理服务、信息反馈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服务下沉的工作格局。

据营门滩社区党委书记成亚楠介绍,社区始终坚持“群众最多跑一趟”的便民宗旨,设立社区“全科受理台”,将社区党务、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办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创设阳光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实用空间,以贴心服务吸引群众走进来,为居民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的情绪非常不好,但我又不知道该找谁去聊一聊,孩子也跟着受影响,后来经过社区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我逐渐从坏情绪中走了出来,现在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谢谢社区的工作人员。”居民刘女士如是说。

“社区工作就是‘家长里短’,有时候并不是这件事情有多大,而是居民有情绪,我们在社区设立的这些空间就是让居民有话说出来,把心事聊出来,良好的沟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成亚楠笑着说。

营门滩社区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楼栋微信群、意见箱及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等,线上、线下多途径畅通社情民意收集和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渠道,广泛收集群众的所需所求、所愿所盼,进一步做实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深化“一亲三心” 办好民生实事

在返乡走亲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引起了社区工作人员和走访干部的注意。由于长期处在自闭、自卑、自我安全感缺失的状态中,孩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并辍学在家。得知此事后,返乡走亲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联系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一起上门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和压力,孩子的状况在各方的关注下一点点好起来。

据了解,营门滩社区大力推进“一亲三心”活动走深走实,组织市区级干部利用节假日开展“返乡走亲”活动,对网格内老党员、独居老人、残疾人进行慰问关心,通过“谈、看、问、察”等方式,了解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家庭收入、政策保障等方面情况,询问在就医、上学、就业、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可行有效的措施建议,倾心倾力纾困解难,同时送上食品、生活用品等慰问品。

“对于这类特殊群体,社区都会加大走访力度,保证他们能时时刻刻被关注,他们的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针对这个孩子,后续社区网格员还将积极对接心理服务组织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情感慰藉等服务,培养他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营门滩社区党委副书记于福琳如是说。

多方合力 构建融合共治新模式

据介绍,营门滩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免费开设“四点半”课堂,每周四下午,阳光小学的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开展活动,这项措施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学校和社区的联动,营造了社校共育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充实的课后时光,我们家长非常支持。”家长马鸣轩说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探索构建了“1+1+5”服务体系(1个核心、1个平台,5个支点),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大党委”为平台,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红色物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为支点的融合共建的社区治理体系。推行“社区事务自治、社区管理共治、社区文明德治、社区秩序法治”四治工作法,形成“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群众点单、党委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依托辖区人才公寓,举办高层次人才沙龙活动,把各领域专家人才汇集起来,为他们搭建起交流互动、经验分享的平台,同时,引导专家人才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治理,积极为小区的治理出谋划策,为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与甘肃省药监局、农商银行、康美口腔医院、甘肃永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10余家驻区单位签订“双向服务”清单,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合力共建美好家园。

暖心服务 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上公交车不会用手机扫码支付车费;看病挂号不会手机预约……营门滩社区持续开展“智慧银龄”特色服务项目,携手辖区单位在阳光怡园党群服务中心组织老年人上智能手机课,真正满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预约服务、线上消费等方面的需求。

“儿女平时不在身边,给我买的智能手机我也不会用,社区的工作人员就耐心地给我教,现在我可以完成基本的扫码支付操作了。”辖区张阿姨笑着说道。

记者在社区服务中心看到,显眼位置摆放着热水器、充电宝、微波炉、常用非处方药品等物品,居民在社区办事期间若有需要可以随时拿来使用,这是社区常态化开展党群阵地“送温暖”的又一项举措。

据成亚楠介绍,营门滩社区针对辖区独居老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精心策划“与爱童行”“智慧银龄”等特色服务项目,扎实开展“一对一”结对关爱行动。志愿者上门帮助退休干部职工做养老认证;组织慰问老党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营门滩社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网格体系,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居民需求,并调动辖区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推动社区自治迈向党建引领社区“共治”,进一步凝聚社区自治共治的向心力,真正做到了“小事必趋之、难事敢攻坚”,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一件一件解决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