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618在不再集中于促销优惠需“做数学题”、快递积压等老问题,而是在以次充好、退换货、保价等方面衍生出新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至6月20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在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9,110,688条,日均约45万条。舆情走势波动集中在6月初第一批商品送达和“618”当日。6月18日信息量为周期内峰值,达702,031条。

监测期间,共监测到“消费维权”吐槽类信息721,614条,占“消费维权”总信息量的7.92%。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假冒伪劣、售后维权、价格争议、快递服务等方面。

其中,今年“618”期间,乳胶床品背后的陷阱、福州女子网购的水晶还附假证等信息备受关注。监测期间,有关“假冒伪劣”负面信息共214,488条,日均1.1万条。曲线峰值随6月初第一批退换货出现,6月18日前后讨论热度二次增长。消费者主要反映收到的产品质量差、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问题。

上海知名舞蹈室“5KM”爆雷、女子新购Lululemon打折款裤子裆部有血渍等“售后维权”信息广受关注。监测期间,有关“售后维权”负面信息共79,085条,日均信息量0.4万条。6月19日达到峰值,为12346条。消费者诉求聚焦退货退款问题。

此外,监测期间,价格争议负面信息共58,954条,日均0.3万条。因本次“618”大促活动持续时间较长,不同轮次,不同平台、主播、店播折扣不同,导致商品出现价差,一些消费者对优惠力度浮动太大不满,也有消费者对保价规则提出异议。

监测期间,“快递服务”类负面信息共27,117条,日均0.14万条。“618”大促期间,有部分消费者收到一些不明来历的包裹,其中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诈骗风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