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八零姑娘 \ 燕长青

我至今仍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本有着光明前途受人敬仰的“人”,最后往往以一个反派形象轰动人世间,说他们为了钱也不全是,为了名还差点意思。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看过《狂人日记》后我明白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人—马立诚。对他的印象时间有点远,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聊聊。马立诚不是第一个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以人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能知兴替。那么「马立诚」了!我想每个人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以他为警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立诚是一个“复杂关系”的人。他确实博学,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识在“名和利”这条路上越走远越偏以至于覆水难收。这种境况一直伴随着他的文学作品《交锋》面世后,马立诚心中的那颗叫做“野心的火苗”,初见雏形。

而这种“火苗”直到他踏出国门,前往「日本交流」游学后,燃烧越发旺盛。

回国后,马立诚变了彻头彻尾的变了 。

据现有资料显示2002年马立诚游学期间带着众人的期待发表了一本名为《对日关系新思维》的著作,只是这一次马立诚并未像上一本《交锋》一样获得掌声,相反是奔如潮水一般的洪流,他被人指着脑袋诉说着“南京事实。”

马立诚说:“南京大屠杀或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原文中写道:在南京事件发生的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军攻占南京后增加到25万人,这个事件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疑点,至今仍在议论之。

因为在战争期间,有伤亡在所难免。

但绝不是什么大屠杀。

换而言之马立诚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这是我们所不能忍受的,尤其他还是以一个南京人的身份说出这一番话来更叫人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除否认“南京事实”还有不少他认为的事实。这些“事实”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我们做出的所有努力。为什么马立诚去了一趟日本就变样了?为什么马立诚要公开为日本人说话。

那一段时间马立诚得到了“巨大关注”,人生转折点也由此改变。

那么马立诚为什么要这样做?出国的契机又是什么?在日本交流期间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本着事实客观态度,我翻阅资料发现,这个马立诚真不是一般人。

百科显示:他曾是中国青年报评论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赴日后任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以及北海道大学特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早年的马立诚心有鸿鹄之志,1977年马立诚恰逢中国恢复高考,马立诚借助这次机会成功上了大学。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阅读大量书籍。毕业后工作的一个单位就是「中国青年报的评论部工作」。

马立诚不愧是笔杆上的巨人,他撰写的多篇文章被予以发表一时间竟有些名声在外。再往后他如愿以偿走进了“人民日报。”

在这个更多爱的平台上,马立诚的“才华”被更大限度地放大。

也成为了马立诚打开“禁忌之门”的一块敲门砖。与此同时1998年马立诚撰写了一本名为《交锋》的文学作品,一经刊印发行引发巨大轰动,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书中内容在当时看来,是前卫也是超纲的。

但且的的确确为他揽收到巨大的关注。第二年(1999年9月)这本《交锋》被美国《亚洲周刊》评选为中国有影响力的50人之一。

书籍畅销不衰,影响了两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按既定路线,马立诚会是一个不错的文学编辑,偏偏这个时候一个巨大的人生转折如期而至,且令他的后半生不得不为此负罪前行。

在人民日报工作那几年,马立诚得到一个游学日本的机会。

这对他而言将是一次巨大给予,但这一去,马立诚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自己,他改变固有想法,否定在故乡阅读到的历史书籍,转而相信日本记载中的历史。

日本交流期间,日本历史对马立诚的冲击是巨大的。那些日子谁也不知晓他到底做了哪些事,见过那些人,听过那些话。只知道在他回国后不久,新头衔便如期而至,比如:任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北海道大学特聘教授。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他回国后再度撰写了一本书,注意改变他命运的长文。

——《对日关系新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几乎让所有人不敢苟同的核心,他认为,当年“南京事件”疑点众多,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这一篇长文被发表出来后,马立诚的好日子也算是走到了尽头。

国内人潮汹涌,马立诚成了那个人人“呐喊”的对象。最终马立诚奔走香港并在凤凰卫视工作过一段时间。怎料后来香港也无法容纳他。后来据说就去了日本。

去往日本后他被重要任聘为教授等等。

2004年2月18日日本出版了一本名为《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的书籍。

赫然是马立诚的新书。

在这一本书中她的言辞更加大胆,处处为日本说话否认既定历史事实,主张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的这样的话来。深深伤害了国人的心。

而这本书的扉页上,或许是被日本人书写的一句话叫做:前高级评论员以自己的勇气所写成的书。而截止2013年止,他一共出版18本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比挣的钱,想必刚好抵上他的野心。

那么为什么马立诚要这样做?从种种表现来看,答案很简单,马立诚图的是人们的关注。人之一生,除亲情外,多数人莫过权利和金钱名望难以放下。

马立诚刚好就是这一类人。

而如今,75岁的马立城早就没了当初的锋芒,却沦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以上就是马立诚的典型往事经过。(有些地方有缺漏,比如时间和故事前后顺序,但因太多过早的资料只有这些,只能做一个大概了。)

以上陈述较为客观,若从主观来评论,我想我是极度愤怒的。

因为我们做人,首先是一名中国人,其次再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中华血脉都放弃了,那又如何称之为一个人呢?马立诚或许曾经历过很多苦难,但这些都不是他以往历史的理由。

而像马立诚一样的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其实仍有存在。

有时候我们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什么总有这样一部分人选择以这种方式伤害我们的同胞。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好吗?

否认历史就是忘记历史。

当年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尤其南京事件上。你一句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就能罔顾所有事实吗?这种行为是不会被认同的。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这不是说要把仇恨记在心底,而是要恪守历史留下的痕迹。如果没有历史的佐证。可能几代人过后,便会完全遗忘。现在他们在否认曾经犯下的过错,我们当以铭记,正所谓居安思危才能长久

作为了前人民日报的主编,

马立诚真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