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龙泉山的水蜜桃大量成熟上市,甜蜜了成都甚至国内外很多城市的夏天。而在龙泉山下的桃硅谷科创园里,鲜食黄肉桃、油蟠桃也在陆续上市,更多的新品种水蜜桃正在这里悄悄孕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龙泉驿区水蜜桃产业发展的资源圃、育种圃、选种圃、繁育圃和中试园,这里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桃硅谷”,孵化出龙泉驿水蜜桃产业更加甜蜜美好的明天。

三代人接续努力

建成龙泉驿水蜜桃种质资源圃

龙泉驿种植水蜜桃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水蜜桃产业的升级换代已成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势在必行。用好水蜜桃这张金字招牌,龙泉驿从长计议,一直在探索进步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国良(前)现场讲解水蜜桃培育情况

“我已经是与龙泉驿合作研究水蜜桃的第三代合作人了。”站在园区一片桃林里查看完新品种水蜜桃的生长情况,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省育种攻关首席专家江国良介绍,多年来,在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农科院与区农业农村局桃种植专家们的合作不断加深,共同致力于新品种水蜜桃的选育、试种工作,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才实现了龙泉驿水蜜桃的不断更新迭代,品质提升。如今,该园区已成为品类齐全、数量众多的桃种质资源圃,种植着四川育种团队从国内外收集的近300份桃品种资源,其中包含了从四川、新疆、西藏和甘肃等地抢救性收集保存的56份野生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栋正在采集花粉

采集花粉授粉,观察水蜜桃生长,测重测甜度,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栋研究员和团队涂美艳博士、宋海岩博士、李靖博士等研究团队的身影,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这片园子里。他们作为与我区合作多年的资深桃专家,在新品种选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栋介绍,每年春天,他都会和团队抢抓时间来这里采集花粉、授粉。接下来,等杂交出来的水蜜桃成熟后,还要采集果实、选用种子,通过胚挽救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幼苗,等幼苗培育出来后,2-3年才能开花结果,再用三年选择优良品系,优良品系选出来后还要经过3年以上的中试熟化,这一完整的过程,前后下来需要8至10年时间。许多个年头的积累,慢慢成就了这片桃品种资源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涂美艳说,这些看上去只有一点点的花粉,却花了几个人近一天的时间才收集到

好品种优中选优

16个新品种从这里广泛推广

经过前期工作,培育杂交后代的苗木后,还需进行鉴定筛选,然后开展小范围、中范围试种,成熟后大面积示范推广,随后在不同的生态区示范,达到理想效果后,才能在生产上广泛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十多年来的精心培育和选育,获得优良的杂交后代近万株,也初选出了50多个有潜力的优系。”陈栋介绍,近年来,依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这里已选育出16个新品种,包括前几年的霞脆、晚湖景、霞晖8号和近几年的早黄玉、黄玉2号等黄肉型品种,更多的新品种从这里走向了更广阔的田野。目前已在山泉镇、柏合街办、同安街办等街镇示范推广品种接穗1000万芽,高接换种10000亩;在同安街道同兴村、红旗村等地推广桃新品种1000亩;在龙泉驿帮扶的简阳市平息乡、普安乡推广桃新品种1200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农机具现场演示

不仅是新品种在这里选育,新技术也在这里试用并逐步推广。园区推行机械化改土、深沟宽厢定植、高光效树形培养、简约化修剪、行间合理间作、肥水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省力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主干形和Y字形桃树长枝修剪技术等种植技术也由专家们从这里推广向广大农果,实现了水蜜桃品种与技术的同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市场持续推新

擦亮龙泉驿水蜜桃金字招牌

“全省水蜜桃种植面积近百万亩,龙泉驿的种植面积大概是五六万亩,虽然面积不大,但引领和示范性却是显而易见的。”江国良介绍,近年来龙泉驿为全省桃产业的推广输送了一批人才,带动了全省各地桃产业的发展。而这,主要源于龙泉驿在水蜜桃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底子正成为龙泉驿水蜜桃不断优化发展的底气,龙泉驿水蜜桃逐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下一步,针对市场需求,我们要加大早熟、大果、耐贮品种的选育。”陈栋介绍,作为桃资源圃,新品种的选育将是园区常干常新的课题,面向市场,则是努力的方向。接下来,园区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更多新品种的选育和培育工作,尽早占领国内早熟桃的市场。在中晚熟品种中,会以耐储性强、营养价值高为着眼点,加快选育新的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红的水蜜桃惹人爱

除了品种外,抗性砧木的推广也同样重要。陈栋介绍,龙泉驿部分桃园老化现象严重,抗重茬能力低,需要重新改造、再植。所谓重茬问题,就是老果园改种新品种,果树长势差,产量低。技术上一般要求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等,成本较高。而新的抗性砧木,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明显优势。“下一步利用抗重茬的砧木来进行老桃园的重茬改造,将会有效克服重茬再植和黄化障碍。”陈栋信心满满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蟠桃挂在枝头,煞是好看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风

责任编辑:李娜 席瑶

编辑:陈卉

记者:廖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