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所用的柯尔特转轮手枪基本都是从美国购买,型号以M1917最多。

柯尔特M1917转轮手枪是一战期间,美军为了弥补一线M1911勃朗宁半自动手枪数量不足的应急手段。

因此,柯尔特M1917转轮手枪生产的数量很大,竟然有几十万支。

平心而论,柯尔特M1917属于转轮手枪中性能相当优秀的一款,但仍然存在转轮手枪的种种缺陷,无法和M1911勃朗宁半自动手枪相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期间,美军对威力不足、装卸弹药需要大量时间的柯尔特M1917转轮手枪颇多抱怨。

不过,柯尔特M1917转轮手枪作为高级军官的自卫武器还是合格的,加上价格低廉、加工精良,抗战时期有数千支被卖到中国国内。

另外的一款就是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

其实,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同柯尔特大同小异。中国军队之所以装备了一部分,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央修械所(南京)拥有生产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的设备,并在1941年开始生产这种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由于对外军售管道的切断,国内手枪比较短缺。很多军官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购买了中国仿造的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具体生产数量不详,但保守估计也有上千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抗战中,基层军官和士官基本没有人在使用转轮手枪,因为这种手枪真的已经不适合军事作战。如果用转轮手枪和中华民国普遍装备的可以连发射击的驳壳手枪(毛瑟军用手枪)对抗,是很难有胜机的。

就算同中国军队装备的其他半自动手枪相比,转轮手枪也毫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