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6月27日,2024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对话会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海仲委”)主办,200余名中外嘉宾线下出席本次对话会。

6月27日,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任任鸿斌在“2024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上介绍,长期以来,中国海仲委受案量位居世界海事仲裁机构前列,2023年受案量同比增长近5倍,当事人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下一步,中国海仲委将加快构建面向全球、覆盖广泛、精准高效的仲裁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海事商事仲裁工作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

据介绍,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270多家仲裁机构,办理仲裁案件累计超500余万件,总标的额8万多亿元人民币。十年间中国仲裁案件数量增长近5倍,仲裁标的额增长8倍,案件当事人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际经贸往来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提升,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地之一。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表示,要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作用,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产生的经济纠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促进新质生产力更好更快发展。司法部将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制度为着力点,主要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动仲裁法修订,完善仲裁制度规则;二是加强仲裁机构国际化建设,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三是创新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深化仲裁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表示,海事商事仲裁具有快捷、经济、灵活的特点,已成为解决航运贸易纠纷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他就推动仲裁在促进国际供应链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化交通运输部与中国贸促会等部门合作,协同推动航运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携手优化航运法治营商环境;二是携手提升全球航运供应链韧性;三是携手推动航运全球治理新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王淑梅表示,今年是中国海事审判专业化即海事法院设立四十周年,也是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成立六十五周年,对话会的召开恰逢其时。结合会议主题,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找准仲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第二,准确把握司法与仲裁的关系,支持国际商事海事仲裁中心建设;第三,深度运用科技赋能,助力形成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国际海事商事争端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