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公历的6月28日,农历是五月二十三日。在农村的老人们却说“五月怕二十三日”,那这天是什么日子,为何会怕呢?

农历五月二十三,五月的最后一个“月忌日”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统和习俗。其中,农历的五月二十三日,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被民间称为“月忌日”。这一天,不仅是古人眼中的不吉之日,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信仰。

月忌日,顾名思义,即每月中忌讳的日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日,是天地间气场不稳、阴阳交汇之时,因此被称为“月忌日”。在这些日子里,古人认为诸事不宜,应当谨慎行事,避免招惹灾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月忌日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日子是五鬼下哭的日子,也被称为“三丧日”,意味着容易有丧事或不幸的事情发生。

在民间就有"初五、十四、二十三,阎王老子不出关"的说法。在民间神话故事里,阎王老子是阴间的神祇,不出关意味着阴间的门关紧闭,阳气难以进入,因此人们认为在这三天容易遇到不好的事情。

不过更多的地方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和易经文化有关,认为这几天“五黄”入主中宫,象征着帝王主事之日,普通人应当回避。

确实在过去关于月忌日有不少的说法,比如“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炼丹”的说法。

因此古代的人们就认为是初五、十四、二十三都是不吉利的日子,就连太上老君这样的厉害的神仙也会忌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民间就有了“五月怕二十三”的说法。那在五月二十三月忌日当天,都有哪些讲究,或者是忌讳呢?

根据老祖宗传统的说法,在在月忌日这一天,民间有许多禁忌和讲究。首先,人们忌讳在月忌日嫁娶、搬家,认为这些喜庆之事容易招来厄运。

其次,也不能大兴土木、开工破土,以免触犯神灵,引发不祥。此外,还忌讳出远门,因为在这一天出行容易遭遇意外。

同时,人们还要以和为贵,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以免招来祸端。而且古人为了方便大家记住月忌日的一些禁忌,甚至还编写了一首口诀:

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间。从古至今有文字,口口相传不等闲。无事游宕之社稷,李颜入宅丧三郎。初五犯着家长死,十四逢之身自当。行船落水曹官事,皆因遇着二十三。

这些禁忌和讲究,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些迷信,但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的敬畏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灵性,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因此,在月忌日这一天,人们通过遵守各种禁忌和讲究,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同时,月忌日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敬畏。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月忌日这一天,人们通过避免喜庆之事和出远门等行为,来表达对生命和死亡的敬畏之心。这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追求。

当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月忌日这一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

特别是时代不同了,以前是封建社会,君主专权的时代,可如今是民主社会,没有所谓的“君权”,人人平等,也就不存在这些忌讳了。

但如果是办一些重要的大事,比如订婚、结婚、庆典、开业的话,讲究的人还是会避开月忌日。至于说在这一天不宜出远门,特别是忌讳坐船的说法,那就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