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喜听唐太宗痴迷“王书”的趣闻,极少关注他的文艺成就,其实唐太宗书法水平、创作思想,能与专业书法家媲美,他首开行书入碑的先河,使得古代精妙的行书字迹,得以保留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笔法技巧层面,唐太宗主要取学王羲之,曾在《书论》写道:“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尔。吾之所以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临摹王羲之法帖时,并不过多关注外层形态,而是深入内部研究,体会筋骨气力,确定字体框架、意趣等,犹如建造高楼一般,地基打好,血肉自然而生。

为了更深一步参悟“王书”之妙,他提拔继承“二王”笔法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常跟他们切磋书艺,令其感悟颇深,特别是获得《兰亭序》真迹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把此作放在枕边,日夜揣摩,终于悟透魏晋笔法精髓,书法功力大进,运笔飞动自如、灵巧多变,深得魏晋的秀逸简净之美,意韵直逼王羲之。

张来《宛丘集》写道:“《官法帖》帝五部中,有太宗书真行千余字。观其有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而其雄迈秀杰之气,则冠诸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唐太宗的传世书迹稀有,1900年敦煌藏经洞现世,发现《温泉铭》唐拓孤本,此作为骊山温泉而撰,共计350余字,书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即为唐太宗临终前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他处于“人书具老”之境,对魏晋笔法运用炉火纯青,下笔如王羲之附体,多用侧锋搭配绞转笔法,不严守法度规范,点画圆融流逸、变幻多彩。

时而笔丝轻盈,如飞动的丝缎,时而厚重浑实,好似江河决堤,极具帝王华贵霸气,结字大多欹侧,章法跳宕起伏,韵律感强烈,还原艺术的生命力和本真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功称赞此作:“在流传下来的碑刻中,刻得最好的是唐太宗的《温泉铭》”,又说:“米芾‘庄若对越,俊如跳掷’之喻,正可借喻”,他认为此作之精妙,空前绝后,唐代无人能比,堪为“史诗级”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被伯希和以低价买走,如今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近几年才得到国内关注,时常临摹此作,可以领悟王羲之笔法,提高用笔灵活感、多样性,体会传统儒和风韵,利于日后临摹其他的晋唐法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对唐太宗《温泉铭》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乃手工装裱的经折装,采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查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旁边加入现代字注解,帮助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