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偌大的蘑菇房,用手机就能控制温度、湿度,调节蘑菇种植环境;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数控式鱼菜生态循环实现了鱼菜共生……

在阜阳市太和县实施的兴村项目中,一批具有“智慧含量”的农企项目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数控式鱼菜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和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项目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有座蘑菇房

走进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旧县镇百麓现代农业基地,一座座智慧蘑菇房整齐排列。与传统蘑菇房不同的是,这些蘑菇房可以通过手机控制。

“手机上可以看到菇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等信息。”蘑菇房承包户韩晓娜介绍,“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菌菇生长所要的环境,更有利于菌菇生长。”

在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培训并考核后,2020年3月,韩晓娜与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蘑菇房承包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慧蘑菇房解决了不同季节种植技术难题,通过培训也让我们有了一技之长。”韩晓娜说,“我们家承包了一座菇房,产出的红托竹荪、蛹虫草、羊肚菌等等由公司统一收购,每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据悉,目前该公司已被承包的智能蘑菇房有122座,每座蘑菇房能带动2人就业。同阜阳市七个乡镇的多个村集体建立合作关系,平均每个村分红不低于10万元。

针对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工作的少数家庭,该公司推出移动式智慧方舱菇房,可根据院落的大小量身定制一间智慧方舱菇房,已被承包移动方舱智能菇房58间,承包户每年净收益在3.5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阜阳、合肥等多地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并与全国112个村集体合作。除了承包户能获得收益,合作的村集体每年也根据年度效益及占股比例分红。”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建国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做优一产的基础上做强二产,围绕食用菌精深加工,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的力度,扩产能、增效益,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创收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菜共生产业旺

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在太和县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园区,整齐排列的集装箱里,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这是该公司的核心产业——数控式鱼菜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

“现在科技就是发达,养鱼的水处理过后能浇菜。”“鱼菜共生好,省成本、增利润!”这套“鱼菜生态循环系统”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2014年,在深圳医药行业打拼多年的陈金良返乡创业,在双浮镇刘老桥村成立了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探索生态种养循环。

陈金良首创“新型鱼菜生态循环技术集成和应用项目”。据介绍,该项目相比传统养殖方式既节水、节地、节省人力,又能提高产量,实现高密度、循环水为特色的种养新模式。

养殖尾水经处理后用在水生蔬菜种植上,水经过蔬菜吸收富余的氨氮、亚硝酸盐并补充溶氧量后,只需要补充少量的生产用水即可以继续用于养殖。”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金良说,“基本达到了种菜不施肥、对外零排放的生态循环利用目标。”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公司不仅建成了1200亩现代化高标准种养殖循环基地,还建成集智慧农业、特色农产品开发、休闲农旅为一体的“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融合发展园区”,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我觉得公司发展前景非常好,2016年毕业后,我就来到这里工作了。”该公司工作人员石大梦说,“与传统种植业相比,公司将科技与种植、养殖相结合,一方面实现了集约型的工厂化生产目标,一方面也能助力本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在增加村集体收益方面,该公司与双浮镇10个行政村签订协议,村集体投入乡村振兴资金590万元,每年不少于47.2万元的固定收益;企业已相继在阜阳市太和县、颍上县、界首市、合肥市长丰县、巢湖市、黄山市黟县、延安市黄陵县、河南省济源市等多地,建设“1+N”智慧渔场和城市渔仓示范推广项目。并筹划建设上海市“横沙新洲智慧渔谷”、铜陵市“鲈鱼全产业链产业园”、颍上县数字“1+N”智慧渔谷、北京市海淀区“渔菜生态循环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后将缓解消费矛盾、满足消费需求,也将为更多的村集体经济提供增收渠道,为更多农民提供收入保障。

“差异化的助农方式,更有利于群众创收,比如采取土地入股、资产收益、就近务工等方式。”陈金良表示,“阜阳市作为我们企业发展的重点,我们将继续把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争取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

记者了解到,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太和县积极为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创造良好环境。截至目前,太和县481家民营企业实施“兴村”项目514个,兴村167个,实际投资资金5.28亿元。(史浩然 记者 张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