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记忆中的那条林荫道

雅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变暖,五月常似酷暑。徜徉在中山路上,特别是江南中学(七中)那一段,总是感到骄阳似火。多年以前,可不是那样,那时候,中山路还是林荫大道……

小时候,父母都比较忙。一到星期日寒暑假,就把我扔姨婆家。姨婆家在朝阳广场附近。姨婆有午睡的习惯,但小孩子精力充沛,午睡哪里睡得着。每当她午睡的时候,我就到街上闲逛。有时候,到公交车站看公交车,乘管理人员不注意,上汽车玩一会儿;有时候,去大人们没法进入的友谊商店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时候,到另一个林荫大道南长街去瞎逛;还有一次,居然爬到了跃进桥旁边的宝塔的最上层鸟瞰大无锡……

一个暑假的午后,我拿着姨婆给的零花钱,晃到了中山路上。

那时候的中山路事实上有平行的三条。最西边靠近江南中学的叫南下塘,是一条小路。中间一条叫中山二路,是填平了河沟造成的路,土路,连柏油都没有铺设。正经的路在西边,也就是靠近第二人民医院的那一条,叫中山南路。五排老房子夹着这三条路。中山南路是主路,两边种植着粗大的梧桐树,每棵至少直径一尺左右,每到夏天,整条路被梧桐树笼罩,在下面行走,清凉无比。

夏天的午后,中山路上人车稀少,寂静,只有知了在嘶鸣。偶尔,轰隆轰隆过去一辆公交车,然后,又恢复寂静。哗啦哗啦哗啦,一个老爷爷推着四个轴承作轮子的小推车过来,车上装着一个冷饮箱。那个时代的小贩就是这样,只有比较有钱的小贩,才将冷饮箱搁在自行车书包架上。我花了四分钱,买了一个赤豆棒冰。然后,沿着清凉的中山路边吃边走。

中山南路店铺稀少,路边大多是住家,其实也没什么好逛的。

走到大概现今江南中学的位置。发现,人行道上放着两个书架,每个书架上有几十本小人书。书架前面放着六七张小板凳。其中一张凳子上坐着一个60多岁的大娘,头发斑白,低垂着脑袋,头顶心向着马路,面孔向着地面——正在打盹。脚边放着一个曾经装过糖水果的铁皮罐头,里面还有几个硬币。

我走过去,看了看书架。一眼就注意到了一本《美人鱼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听学校老师讲过。摸摸口袋,还剩下一分钱。姨婆每天给我的预算是五分钱。

“一分钱,给看吗?”我拍了拍小人书。

“薄的书一分,厚的书两分。”她头也没有抬,咕噜着说了一句。

我把仅有的一分钱扔进了铁皮罐。哗啦,发出一声响。

有图有文字,是小人书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最好不过的读物。很快,我读图读字,把小人书翻了一遍。真的很好看,又翻了一遍。我把书放架子上了。

架子上还有很多我喜欢的书。比如,有一本《三打白骨精》。可是,我没有钱了呀。“我钱不够了,我还想看一本,能不能明天把钱给你?”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赊”这个字,但却起了先用后付款的念头。“看吧。”她头也不抬,继续低头养神。

我看完了《三打白骨精》,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书摊。其实,书架上,还有很多小人书,我也很喜欢。但再要赊欠,实在说不出口。

第二天,我一吃完午饭,就揣着姨婆给的五分钱来到中山路。书摊还在,生意依旧清淡。“给你五分钱,”我说道:“昨天欠你一分,今天我要看四本书。”

她抬起头,端详了我一下,接过五分钱硬币,扔在铁皮罐里。

“哈哈,没有想到,小丫头还挺守信用的嘛,”她顿了顿: “这样好了,今天,四分钱你可以看一下午,反正,我也没有什么生意,你就在这儿看吧。 ”

没有想到,我居然得到了包时和批发的价格。我乐坏了。

一个下午,我看了很多书,狠狠地把四分钱赚了回来。中山路上,树荫之下,微风习习,实在惬意得很。如果说,有什么恼人的事,那就是每隔半个小时或者二十分钟,讨厌的公交车轰鸣而过,带来一阵灰尘。

到下午最热的三点钟前后,老婆婆站起来不再打盹。她从铁皮罐子中拿出两个一分钱的硬币,对我说:“你在这儿帮我看一会儿摊子,我去七中门口传达室买冰水去。”她拎着一个热水瓶去了。

一会儿过来,给我倒了一杯冰水。那时候,几乎没有人家有冰箱,我是第一次喝到冰水。在炎热的夏季,第一次爽了个透心凉。

这样,我每天花五分钱,到书摊上看书,并且喝冰水。现在想想,这种享受,真的是超值。书架上的小人书是有数的,很快,我全看了一遍。后来,又看了一遍。后来,就不看了。

但每天,我还去坐着。她依旧垂着脑袋在那里打盹,我帮她看摊子收钱。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们就像两个傻子。都靠墙,一个低头看地,一个抬头看路。斑斑驳驳的树荫投射到老人身上脸上白发上,显得越来越苍老。树荫下的凉风,七中的冰水,依旧那么宜人。讨厌的公交车,每隔半小时,准时来骚扰一次。偶尔,冷饮车过来,我还是要买一个棒冰的。

突然,有一天,我的小脑袋产生一个赚钱的念头,我让老婆婆明天多带几个玻璃杯。我在家里用白纸写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看书一分一本,冰水二分一杯。第二天,就把这个挂在书架上。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看书的人多起来了。当然,我怀疑,很多人是冲着喝冰水来的。

老婆婆再也不低头看地了。热水瓶里的冰水一卖完,就跑到后面七中去买。现在想想,真好笑,这是十几倍的利润啊。要是,当年中山路上有城管,我们会不会被罚款啊?

从此,老婆婆每天请我吃冰棍,甚至有一次,还请我吃了小冰砖。我呢,也将每天姨婆给我的预算存了起来。

一天,从南边朝阳广场的友谊商店走过来一群金发白皮肤的外国人。经过我们的小书摊的时候,有个高大的白人老奶奶眼睛发亮了。盯着我们看了好一会儿。将书架上的书拿过去,翻了好几本。我俩被外国人吓着了。呆若木鸡地立正在当地,一动不敢动。白人老奶奶笑着,示意我们坐下。我们二人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我坐得笔直,因为老师说过,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在外国人面前露怯。

白人老奶奶拿着照相机,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拿出一个小黑盒子,对着我们咔嚓一下。一个黑纸片从黑盒子里滚出来。她拿给我们看。一开始,纸片是黑的,一会儿,在婆娑树影中透过的阳光下,开始变色,慢慢显示出人形,很快,就是一张清晰的照片,一老一小两个傻蛋正襟危坐。——我尖叫起来,真高级呀。

很快就要开学了。

那一天,老婆婆把那张照片给了我。还给了我五块钱。她说,不干了,准备回江阴乡下去。说是,村里办了工厂,她有正经活儿干了。

我揣着五块钱巨款,高高兴兴回家了。那时候的五块钱,你懂的。

开学后,一个星期天,我怀着侥幸的心理,又去了中山路七中附近的人行道。没有见着她。后来再也没有见到。

后来,三条中山路合成了一条,中间的房子也全没有了。第七中学也成了停车场,高大的梧桐树一棵也没有了。夏天,每次经过那里,晒得发慌。每每想到,曾经,那个年代的中山路也是林荫大道,暑热天气路过,心旷神怡。

去过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也不过尔尔。

作者简介

雅琼,无锡人,画家,市美协会员、江南文化研究会会员,滨湖区作协理事、钱松喦艺术研究会理事,青年书协会员。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