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译文

夏禹开创了夏朝,夏朝到夏桀灭亡了。商汤在殷称王,殷到了纣王灭亡了。阖闾率领吴国的军队无敌于天下,但是夫差却被越过生擒。晋文公让晋国称霸,但是晋厉公却被臣子弑杀于匠丽之宫。齐威王让齐国强极一时,但是齐湣王却被臣子弑杀。秦穆公让秦国跻身强国之列,秦二世却让秦帝国灭亡。

他们这些人虽然同样是国君,但是取得的成绩却不一样的原因就是用人标准不一样。周成王虽然在襁褓之中继承王位还能坐稳王位,因为周公执政。赵武灵王五十岁会被饿死在沙丘,因为他重用了李充的缘故。齐桓公重用了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等到管仲死了,他又任用竖刁易牙,最后死无葬身之地被天下人耻笑。同一个人经历却如此割裂,正式因为用人不同。

所以,魏国有无忌公子,土地就算被侵蚀也能再抢回来。赵国委任蔺相如,秦国就不敢出兵鄢陵。安陵君委任唐雎出使秦国,封地才得以保存。楚国有申包胥,所以楚昭王还能够复位。齐国有田单,齐襄王才能光复齐国。按这些例子来说,如果国家没有杰出的人才,还能够扶大厦于将倾的,从来没有过。

国家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强大,而在于得民心;辅佐大臣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得民心的人,百姓都会追随他;辅佐大臣贤明,那么士人都会追随他。文王废除了炮烙之刑所以殷商的百姓都拥护他,商汤网开三面所以夏的百姓都拥护他,越王没有毁坏吴国的旧冢却降服了吴国百姓。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顺应民心。

能够发出相同声音的不同的物体会产生共鸣,三观一致的人就算未曾见面也会一见如故。只要有贤人在朝,那么天下的豪杰都会聚集在朝堂之上。怎么知道这是对的呢?回答是:管仲就是危害齐桓公的人。鲍叔牙认为管仲比自己贤明所以推荐他担任国相。管仲一席话就说动了齐桓公,让齐桓公放下了仇恨之心委政于他。齐桓公不用操心就达成了霸业,这些功劳都是鲍叔牙的。管仲之所以能够取得管仲的信任,就是因为管仲和鲍叔牙是同一类人。

纣王诛杀了比干,箕子就披头散发地装疯卖傻了;陈灵公杀了泄冶,邓元就离开了陈国。从这些事以后,殷商就被周消灭了,陈国也被楚国消灭了。原因不就是纣王和陈灵公诛杀了比干泄冶,而箕子和邓元也离开了。

燕昭王把郭槐当老师,所以邹衍乐毅从齐国赵国来到燕国,苏子屈景从周国楚国来到燕国,最后燕国出兵齐国,将齐湣王关押在莒国。燕国的军事力量和土地,和齐国都不在同一个量级,但是却能在对战齐国的时候取得碾压性的优势,根本原因就是燕昭王能用人会用人。

所以,没有哪个国家是能够一直强盛的,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百姓能一直安定的生活。只有得到了贤明的人才才能使国家昌盛,人才外流国家就危险了。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例外的。

镜子是用来查看衣冠容貌的,而知道了以前发生的事就知道现在的事应该怎么做了。大家都厌恶那些导致国家灭亡的眼瘾,却也不去学习如何让国家安定昌盛,那这和倒着跑还想追赶上前面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姜太公就是因为知道这个,所以封赏了箕子的后人还修葺了比干的坟墓。姜太公对死人都这么好,何况对于还活着的那些人呢!只看姜太公这么做就大概知道姜太公的见识了。

02

原文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文公以晋国霸,而厉公以见弒于匠丽之宫。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弒死于庙梁。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

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充故也。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位;齐有田单,襄王得国。

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夏民从,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

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雠之心而委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自是之后,殷兼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则其弗失可识矣。

03

阖庐:即阖闾,姬姓名光,也称公子光,春秋时期吴国国王。他在位期间使吴国称霸一方,但是却死于与越国的对战之中。

夫差:吴国国王,阖闾的儿子。他重用伍子胥击溃了越王勾践,但是并没有消灭越过。最后被勾践偷袭,国破身亡。

厉公:即晋厉公。因为为政太过苛刻,最后被栾书和中行偃弑杀。

愍王:即齐湣王。他即位初期即大杀四方,自称东帝,天子。后齐国被乐毅连破七十二城,齐湣王在莒城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成王:即周成王姬诵,周朝的第二位君主。他继位时年龄很小,由周公摄政。

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他胡服骑射,强盛了赵国。但是最后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已经将王位传给赵惠文王,又对自己的大儿子赵章委以重任,最后导致引发了沙丘之乱。他自己则被饿死在行宫之中。

李充:应该是李兑,赵国的权臣。他原本是肥义的下属,是肥义留给赵惠文王赵何兜底的。最后的结果是,李充等人为了杀掉起兵的公子赵章,就将赵武灵王和赵章父子俩一起困死在行宫之中。

竖刁易牙:齐国的两个奸臣。竖刁自宫,就为了进宫侍奉齐桓公。后来他在齐桓公兵种的时候搞事情,把齐桓公活活地饿死了。易牙把自己的儿子做成菜,献给齐桓公。竖刁搞的事情就有易牙一份。

申包胥:楚国大臣,伍子胥的好友。伍子胥率领吴国攻入楚国国都郢,楚国危在旦夕。申包胥去秦国,连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君。申包胥带领秦国军队击退了吴军,光复了郢都。

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在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二城的时候,田单逃往即墨。他在即墨使用反间计,搞掉了乐毅。有用火牛阵一举击溃燕国军队,短时间内尽复失地。

襄王:即齐襄王,齐湣王之子。齐湣王兵败身死以后,他隐姓埋名苟延残喘。田单破燕以后,将其迎回临淄,拥立其为齐王。

箕子:纣王的叔叔。因为和纣王政见不和,最后只能割发装疯卖傻。殷商灭亡后,他东渡朝鲜,建立了箕氏侯国。

陈灵公:妫姓,陈氏,名平国。这位爷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主。他和大夫孔宁,仪行父于夏姬通奸,还在朝堂上分享经验。最后被夏姬的儿子夏徵舒射杀。

泄冶:陈国大夫。他向陈灵公进谏不要搞那些丑事。陈灵公转脸就把他进谏的事告诉了孔宁仪行父。这俩货就找人暗杀了泄冶。

燕昭王:姬姓燕氏,燕王哙的庶子。这位爷可以称得上天崩开局,自己的憨批亲爹就想着禅让给燕国国相子之,导致了齐国的入侵,差点灭国。他回国后,以老师的礼仪对郭槐,士人都来到燕国。他重用乐毅,大破齐军,而且不受反间之计的影响。燕国的巅峰就是燕昭王时期。

04

这一篇太长了,有很多不太重要的就没有补。

这篇文章讲的道理其实没有问题,国家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就是在于得人。用对了人,国家就是能够繁荣昌盛啊。

这里最知名的案例应该就是齐桓公了。齐桓公用了管仲,成为第一个霸主。然后他就开始重用竖刁易牙之流,国家混乱不说,自己也被饿死了。

我考虑的问题是,发掘一个管仲一样的人才,到底是像抽卡一样全凭运气,还是说有什么针对性的方式方法。

我觉得,一般的人才确实可以有方式方法,但是高级人才就全看脸。就是用选拔一般人才方法选出来的高级人才也是看脸的。或者说,看领导的眼光。挺玄的一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