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早晨有吃粥饭的习惯,民间也流传着各种独具特色的美味粥饭。很多飘在外地的山东人,想起家里的粥饭都会流口水;每次逢年过节回家,家人也总会熬煮一锅TA爱吃的粥饭来慰劳。

不久前,民间机构《年调查》按照山东各地粥饭的历史传承、目前影响力和周边辐射的情况,发布了“2024山东十大最具特色的早餐粥饭”名单。外地的朋友,有机会到山东,不妨按图索骥、品尝一下。

下面分三次、逐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介绍的是排在名单里的第三至第五名的。有不同看法者、欢迎留言交流。

3、糊粥。

流行于菏泽、济宁、泰安。

吕家糊粥是郓城特色名吃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汉太祖刘邦的吕后娘娘发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至今。

具体做法是:把小米和大豆磨成细面,以一定比例兑水搅匀成糊,把铁锅干烧至通红,然后把少量面糊倒入锅内,形成锅巴后再倒入大量的面糊,煮开后即为粥,此粥特点为入口时米香、豆香甚浓,略有糊味,故称糊粥。

糊粥可以温胃养胃。尤其醉酒之人,酒后第二天早晨往往会觉得胃里不舒服,此时喝上一碗糊粥、胃里的不适会就此消失。

糊粥又称“糊涂”。相传郑板桥偶然从郓城路过时、喝了糊粥,然后挥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这本是喝糊粥后的感慨。后来,经过代代的相传、竟成了一句处世箴言。

热乎乎的糊粥上来后,稍加冷却,表层就会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所以在当地、民间有“心急喝不了热‘糊涂’”的说法。郓城的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食用。

郓城糊粥在周边地区广为流传,如济宁糊粥、微山糊粥、梁山糊粥、东平粥(徐家粥)、蒋家粥(鱼台)、金乡粥等,都是一脉相承。

糊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糊粥
甜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甜沫

4、甜沫。

流传于济南周边。

甜沫又称“五香甜沫”,在济南众多的小吃中,是最价廉物美的传统美食,传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根据济南志书中记载:早在明朝时期,甜沫就已经出现。

第一次吃到甜沫的人往往会感到疑惑的一件事情是:甜沫不是甜的,而是一种咸粥。其实,“甜沫不甜”是济南著名的“一大怪”,这和其创制时的做法和最初的名字在口口相传中发生的转音有关。

据说,这道粥食最初是由一个叫田东城的厨子创制的,当时的名字并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沫儿”。这个名字来源于其做法,具体是:用小米面熬粥,熬好后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调料之类的“沫儿”。加入“沫儿”的粥,吃起来味道咸、鲜、香,口感也更好。

那个时候,有客人来吃粥、店家就会问:“再添么儿?”问话中的“么儿”是济南方言,意思是“什么”,店家的这句问话就是让客人选择添加粉丝、蔬菜、豆腐丝之类的辅料。

“添么儿”,后来就被人们谐音成“甜沫”。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其老板姓田,后来人们就称之为“田沫”,然后演化成了“甜沫”。

每人一个肉火烧、一碗咸粘粥,是潍坊人的标准早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人一个肉火烧、一碗咸粘粥,是潍坊人的标准早餐

5、咸粘粥。

流行于潍坊一带。

潍坊大街小巷里的早餐摊点,多是卖油条、笼包、肉火烧的;这些摊点的旁边,大多都会有卖咸粘粥的,推个小车载着保温桶,配上几张低矮的小桌和马扎,因陋就简,在旁边摆上一个个的摊位。

别看咸粘粥摊位的模样不济,但是清晨喝咸粘粥的人还真不少。尤其在冬季。就着香喷喷、咸滋滋的火烧油条,嗤溜嗤溜地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咸粘粥,不仅是享受一顿美餐,还可以驱走寒气,让人感觉肠胃热、四肢暖、浑身舒爽。

咸粘粥的由来:据说早年间,人们生活条件差、一天到晚只能喝粥,所以做粥时就想方设法地研究花样。为增加肚里的油水,就创制了咸粘粥。1925年,康有为到潍坊时曾品尝过咸粘粥,并高兴地称之为“仙人喝的粥” (仙、咸谐音)。

<待续>(共三部分,这是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