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年,二十人。

2004年,自《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创刊起,就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路行来,共同见证了中国设计、文化、艺术与时尚的流变。

为庆祝DECO创刊二十周年,此次,我们特别邀约了20位来自时尚、文化、艺术、建筑、设计领域的“老友”。在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对话中,请他们分享这些年来在各自领域中的观察。

从二十年的美、二十年的设计、二十年里家的变迁,以个体折射时代,不仅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多维度的时代画卷,也在用他们的智慧经验启发着关于未来的思考。

特别策划上辑,DECO邀请了10位文化、艺术、时尚领域的“大咖”,请他们聊聊20年来各自的理想与观察。

·人物按照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家包一峰住了超过10年,家中摆满了他的藏品。(图片来源:受访嘉宾)

和包一峰认识差不多20年,第一次是参加他做的活动,已经不太记得是什么牌子了,但不管多复杂多庞大的活动,只要他在,就像定海神针一般,稳了!上海出生长大的小包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上海包”,沪上媒体圈、时尚圈基本上都是他的朋友圈。2023年当路易威登推出上海城市指南时,他成了当仁不让的客座主编,对上海滩的好去处如数家珍。再后来,他从一个私人藏家进阶成艺术博览会操盘手,这一路走来,恰是国内时尚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发展的二十年。

从公关公司到ART021联合创始人,包一峰这二十年可以说是见证了时尚与艺术两个领域的发展脉络。“这一切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我自己的公关公司起步于2002年,当时服务的客户大多是奢侈品牌,总部绝大多数在香港或者新加坡。但随着2001年恒隆广场和新天地的落成,把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带到了上海。2005年人民公园里有了MOCA,带来全新的国际化展览。2010年世博会以后,南市发电厂被改造成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2年开始,各种各样的私人美术馆慢慢进入大家的眼帘,比如龙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昊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复星艺术中心……今天我们又拥有了包括像浦东美术馆、西岸美术馆、星美术馆、PHOTOGRAFISKA这样更具国际视野的机构。2007年在北京成立的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也在2021年落户上海。与此同时,包括迪奥、路易威登、香奈儿、Tiffany、梵克雅宝、卡地亚在内的各大奢侈品展也在美术馆甚至故宫里和大家见面,除了经典设计,还展示了与国内外艺术家的跨界合作。而伴随着拍卖行预展、艺术博览会的兴起,艺术生态越发繁荣。直到今天,上海和北京已经在世界艺术和时尚的舞台上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对我来说,是一本打开美妙色彩的家的一扇门,让我看到了无数的色彩,无数设计师朋友,以及无数朋友的家。祝DECO二十岁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刚结束不久的戛纳电影节上,章子怡在红毯上的出现,安保给了特别礼遇,场外粉丝惊叫一片。没有想到的是,章子怡刚走过去,又是一片惊声尖叫,原来粉丝们发现了随剧组低调入场的戴锦华老师……作为文化学者,戴老师冷不丁成了“文化明星”,她的粉丝群是跨年龄、跨性别,甚至跨国界的。如果说“粉丝们都想活成偶像的样子”,戴老师对自己的私生活却“保护”得很好,事实上她也没有故意“保护”,只是相比于书和电影,她不愿把太多时间花在生活细节上。

在她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在京外国人”为我们带来了第一批中西结合的“生活示范”。同时间,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走到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生活范本,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向往。直到他们的二代,带着更国际化的经历长大以后,在去与留的决择之间,对于家的理解也逐渐走向自我、内化。

“这两年去过几个在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还都是我的台湾朋友来北京,自己找到的地方。几个年轻人合租一个院子,经过改造,再以一些新的方式与他人共享院子,家具、物件,有的是从旧货市场淘回来的,看上去都是真爱……这些年轻人很多都是做建筑、设计的,他们拒绝了通常的成功标准,以一种更自我的方式,做着向内的探索。这样的地方,在云南、在江浙一带的小地方还有不少,空间不大,用心经营,安顿内心。”

中国文化主体的确立,不能够仅只停留在对文化自觉的自觉强调之上,我们必须使它成为一种高度的自觉,让它渗透我们的意识,引导我们的创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圈内好友亲切地称之为“豆豆”,顾叶丽是国内最早面向设计师品牌的展会Ontimeshow的创始人。从2014年秋在静安800秀举办的第一届到2024年在西岸艺术中心的第20届,展场面积从100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的25000平方米,参展品牌从开始的48个到现在累计超过4000个品牌。数字背后,代表着真正中国时尚产业的未来。正如一位设计师前辈所说,“好设计必须得是好生意”,只有从商业、传播、审美多个维度来评判,才是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

“就我自己而言,站在时代的角度,往前追溯20年,作为一个电影美术和服装设计从业者,我和时尚的关系更像是消费亲历者,而后面日新月异的这10年则是中国时装产业蓬勃发展及变革的亲历者与参与者。十年前开始,一批在外留学并学有所成的设计师开始选择上海作为在巴黎、米兰、纽约、伦敦之后的下一站发布中心,此时上海时装周已有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有了设计师展会和showroom的生长土壤,Ontimeshow有幸在那个期间孕育而生。聚焦在我们这个小众的时装设计师领域,消费者对品牌文化内核,新的购物方式和体验也有了新的需求,过去那么多年经历了显著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品味的发展。”

《ELLE DECORATION家居廊》记录和见证中国很多才华设计师和设计的发展,期待在未来更多中国设计的力量通过这个平台被大家所熟知且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8日至6月20日,艺术家苏畅个展“让时间穿过”可能是香格纳上海在西岸的最后一个展览。(图片来源:香格纳上海)

作为1990年代在上海成立的首家当代艺术画廊,也是最早落户上海的外资画廊,“香格纳”的名字或许比其背后的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更加响亮。而在中外艺术圈中,“劳伦斯”这个名字却并不需要过多的介绍……在众人印象中,劳伦斯一年四季总是以一身黑色的低调穿着出现在必要的场合,轻巧的眼镜覆于深邃的眼眶之前,表情和话都不多,但总能让人记住这位低调的来自瑞士的画廊主。

时间回到1996年6月,香格纳画廊在上海波特曼酒店正式成立,并在这里举办了艺术家第一个个展。在这之前,香格纳还拥有过一个特别的展览空间——劳伦斯自己在上海的家。而从那之后,香格纳画廊相继在上海、北京、新加坡三地辗转之中开设数个空间,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界不可忽视的存在。2017年的深秋,一本名为《香格纳画廊20年》的新书悄然进入艺术界同仁的视野之中,众人方才恍然大悟:劳伦斯的“香格纳”已走过20个年头。

2024年初夏,香格纳即将和多家画廊、艺术家工作室一同搬离西岸艺术文化示范区,人们纷纷来打卡告别,黄浦江静静地看着这座城市中艺术园区的更新变迁,以及越发蓬勃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

《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杂志一直是艺术行业的关注者、陪伴者和支持者,二十年来以专业和先锋的视角不断分享传播设计与生活方式,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变迁,并启迪了无数创意和灵感。期待DECO在未来的篇章中,激发更多设计力量,带来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刊封面呈现的是黎贝卡在上海的家,由汪昶行设计。(摄影:关里)

3000万读者眼中的“美好生活倡导者”,《100个中国女孩的家》短视频IP创始人,“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品牌主理人。在无数从纸媒转型新媒体的媒体人中,黎贝卡无疑属于最优秀的那一批。去年春天,DECO曾在她位于上海梧桐区的新家中听她对自己的生活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语速仿佛邻家女孩。不过比起被采访,她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故事,透过她的观察,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当代女性对生活、对美的通透见解。

“我的工作一直是记录者和观察者的角色,所以能够感受到对于美,大家以前可能有一个比较单一、保守的标准,现在更大胆也更自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关注我的读者99%是女孩子,跟不同年龄、职业、生活方式的女孩聊天,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女性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从努力想要符合外界对美的标准,到更注重自我的感受,自己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她说,“从这几年新中式、国风的流行能看出来,以前西方的审美是主流标准,也影响到了我们的审美,但是这几年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把传统文化里的元素挖掘出来变成作品,融入到日常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我相信会带动一些新的潮流,碰撞出越来越丰富的美学语言。”

我常说‘家是生活的博物馆’,《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对我来说就像家的博物馆,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理想中的家的样子。希望DECO带我们多看美好的空间,让更多人感受到美好空间的治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LLE DECORATION家居廊》2007年8月刊刊登了林菁的家。(摄影:A. Chester Ong)

林菁是DECO创刊时认识的第一批中国设计师之一,那时她刚从比利时学习雕塑归来不久,一心想把创作融进日常生活里,创作了Keke、Qiqi茶具系列、男凳、女凳、裤裤花瓶……其中很多已沉淀为中国当代设计的经典。

作为北京798艺术区的第一批住户,她安在loft空间里的酷酷的家,当时曾被多家国内外设计媒体拍摄报道。2008年前后她在798创立了著名的买手店“非空间”,将时装、家居、生活方式融在一起,那么酷、那么美,只可惜有些太早……

十几年前林菁重新拿起画笔,借画布上的色块、肌理,在抽象与写实之间游走、思考……最近在北京EGG画廊举办的林菁个展《大象真白I、II》,展览标题来自口误的“真相大白”。疫情期间一批以动物为主题的大尺幅画作,具象的动物造型与抽象的复杂背景互为交织,艺术家难得的激情与自信,冲出画布,充盈于整个展览空间。

从设计到艺术,在林菁看来,只是创作的媒介与方式不同而已,不变的始终是激情、执着,而贯穿于作品始终的中西方文化融合,反而也愈加自然而然了,一晃二十年!

祝愿《ELLE DECORATION家居廊》一如既往递进时代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上海时装周的Comme Moi十周年大秀上,吕燕将包括马艳丽、瞿颖在内的数十位模特好友请来T台走秀,这些和她一样成名于过去三十年之间的女性,年龄层跨越20岁到50岁,俨然一部中国模特史。模特,那是吕燕曾经的前半生,后半生她选择做一个设计师,并在2013年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Comme Moi。

“其实在2005年到2010年这五年的时间里,我做了很多模特身份之外的其他事情,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就是想尝试想学习,看看到底我能做些什么。比如帮杂志做造型,回国之后也在剧组客串过,但最终既不想做演员,也不想继续做模特,因为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职业。”

转型创业的压力很大,但她却找到一种既松弛又紧张的平衡感,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和热爱的家人并不会因为自己要拼事业而缺席。Comme Moi是法语“如我”的意思,或许,如“我”一样不对自己设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去生活、去学习、去体验,才能不负韶华。

祝《ELLE DECORATION家居廊》二十周年生日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刊不久,DECO就认识了Juan,转眼20年了!Juan现在很有名,那个在故宫边上精心修复古寺庙的“比利时老头儿”就是他,也有很多人尊敬地称他“温先生”,他的中文名字叫“温守诺”。Juan其实只有60出头,来中国却有30年了!DECO与他相识,是从拍他的家开始的,这20年里,Juan在北京搬过几次家,几乎每个家都会被媒体争相拍摄,DECO也不止一次发表过Juan的家。认识Juan不久,就听说他在准备修复一座胡同里的寺庙,当初我们还跟着他一起参观过工地。经过多年修复,Temple东景缘对外开放至今也已十年有余。如果你在网上搜“东景缘”“嵩祝寺”“智珠寺”……弹出的大量信息一晚上都读不完。无论如何,很多人从这里理解了“修旧如旧”,更多人愿意来这里转转、坐坐、喝壶茶、看个展、吃顿饭、听场音乐会……夏日里的院子带着自然的阴凉,院子里人气很旺,一切都踩着优雅的调子,如果说这里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品位地标,应该一点也不为过。

“这20年的变化太大了!主要是人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审美提升很快,在美的方面越来越有追求了。有人专门来LIAIGRE花十几万买一把扶手椅,把它当艺术品收藏;过一阵子,再来买一两件心爱的家具,而不是像之前的客人,一买买一屋的成套家具,这种一件件收,用心去搭配的,才是真爱;来VIABIZZUNO选灯的客人,一个家的灯配下来,有的会上百万,他们意识到家里的灯光品质很重要,尤其是有艺术品收藏的,对灯光的要求就更高了,对光的品质感都有要求了,这在20年前是很少有的。”他说,“现在的中国人比之前更有‘安全感’了,有了‘安全感’,消费的意识就改变了,就愿意为‘美’花一部分钱了。

我希望《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成为一个激发灵感的平台,帮更多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审美,从而带来宁静与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喻红个展「尘土中辗转」,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 © 喻红。(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摄影:George Darrell)

关注个体、成长、生命的过程,一直是艺术家喻红从90年代创作之初,便开始思考与实践的艺术脉络。这条脉络,也随着她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丰富着、改变着,像一棵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且不断有新枝生长;大学刚毕业时,她画同龄人、画年轻女孩的肖像;后来,她关注个体成长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画“目击成长”,画身边的人;再后来,她不满足于画小我的、个体的经验,渴望从东西方的经典中找到呼应,找到与个体的共情连接点,于是有了“天梯”、“天问”这些作品……而今年,她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尘土中辗转”展览,将生与死、欲望这样既日常又带着哲学性的终极话题,作为创作的源点。对她来说,人生也好,时代也好,都是在日常中往复,是一个漫长的、变化的、不确定的过程。

平日里,喻红每天上午去学校上课,处理琐事,下午时间用来画画。而艺术家的创作,尤其是油画,如何在这具有局限性的方寸画布之间,去回应时代,表达自我,是她每天都在琢磨的事儿,这个过程“挺难的”,但有趣!

祝《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杂志二十周年生日快乐,我们一起与艺术同行,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山书院,左靖和团队在乡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摄影:雁青)

最早认识左靖,是因着他在2011年发起的碧山计划,这个中国最早的艺术振兴乡村实践项目直到今天都影响深远,而他也当仁不让被视作国内艺术乡建的代表人物,以策展人、学者的身份不断推进着中国乡村建设的实验与实践。2023年,DECO邀请左靖成为《中国室内建筑设计年鉴》评审团成员,并首次设立“中国新乡建”奖项,希望能够传达一种可持续的乡建理念。尽管后来出于宁缺毋滥的考量,首届奖项没有赢家,但这样的讨论已经蓬勃展开。每年进步一点点,再过二十年,就是崭新的中国新乡村。

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左靖愿意把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的“长效设计”理念和实践作为在过去二十年里最具创新性的项目。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设计的更新换代非常频繁,长冈贤明觉得这是不对的,产品的快速迭代对社会、自然是一种特别不友善的行为。于是他将发掘各个地域的地方性以及长存于当地的设计作为主要工作的使命。“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理解的‘长效设计’的另一面就是‘地方设计’。中国不也是这样吗?为什么我们要去到一些小地方?为什么我们会去到乡村?就是因为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在那些偏远的地方,在没有被现代化、工业化裹挟的地方存在着。”

作为关注家居美学和生活美学的重要媒体,《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敏感地意识到了工艺美学、乡村美学和新的设计观念的重要意义。

篇幅有限,完整访谈详见

7月号《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杂志

(点击文末“原文链接”可购买)

在过去的20年里,有哪些文化、艺术、时尚事件令你印象深刻?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三位精彩留言,各送出一本新刊,分享“20岁生日”的快乐。

策划 丨 本刊编辑部

插画 丨 小小梅

视觉统筹 丨 桂皮

特约顾问 丨 Xu

文 丨 Xu、Mi、余雯婷

编辑 丨 颜宓、关迪、Kevin Ma 马子谦、徐露梅

设计 丨 Yeer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