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垦荒的年代虽已远去,

但召稼楼的迷人风采依然诱人,

召稼楼的钟声依旧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在历史的上空回荡。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香巢燕子有正声》(节选)。

点击收听朗读

香巢燕子有正声

召稼楼礼园东南的东沙江畔,有一埭七开间两厢房的清代民居,宅名“宁俭堂”。前墙中央有一座砖石木结构的仪门。仪门朝南一面原有四个砖雕大字,朝北一面原有四块戏文砖雕。然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风暴中被挖下来砸烂了。这里曾是奚燕子的住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奚燕子像

奚燕子,1876年生,字莲农,号生白,别署江南燕子。童年入家馆为著名教育家秦锡田亲炙。及长,寓居沪上。7岁时父逝成孤儿,侍母三十多年,须臾不离左右,人们誉其为孝子。他天性慷慨乐于施与,见人冷,则解狐裘以暖之;见人饥,则煮饭食以饱之。他听不得坎坷贫士、落魄佳人的辛酸之事,一听,则潸然泪下,衣湿襟红。

十里洋场办报人

奚燕子生活在政权更迭,世事纷变,内忧外患不断的年代。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社会和文学都处在革命与反动、进步与倒退、改良与固守、白话与文言等一系列的冲突、融合、兼收、排斥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非官方的民营报刊,纷纷破土而出。相对以新闻、时事为主的官报而言,民营报刊则是通俗文化的主要阵地。民营报刊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上民营报刊的出版、言论较为自由,租界里的则极为自由。办报人、总编辑可以根据社会的情绪热点,市民的趣味喜好,自己的观点主张,写评论、发文章,言人所不敢言,道人所不敢道。浑身洋溢着书生意气的奚燕子,身居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面对民营报刊的滋生蔓延之势,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和实现梦想的机遇,他踌躇满志地迎着自己的目标前去。

宿儒杨古酝的沪上寓楼,是燕子筑梦的起点。在那里,他向杨先生学习诗文书画,同时加入先生创立并任社长的丽则吟社。“丽则”一词,出自杨雄的“诗人之赋丽以则”之句。杨先生以丽则为社名,用意就是希望社员写出美丽典雅的诗赋文章。丽则吟社是沪上最早的文学社团之一。四十余位社员都是有才华抱负的书生志士。吟社成立后,由社员集资,戚饭牛和奚燕子负责创办的社报《国魂报》,于1908年4月出版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魂报

《国魂报》以提倡风雅为宗旨,报纸主要刊载社员的文艺作品,没有论说与新闻。《国魂报》对事政的看法观点,多用文艺的手法加以表述。其影响最大者为演述秋瑾事迹的《轩亭冤传奇》,它被人誉为跟梁启超的《新罗马传奇》“气魄意境不相上下”的好小说;秋瑾专集《越恨》的刊载,也获得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反映欧洲战争的《胭脂血弹词》好评如潮。评选名伶的《万寿无疆》《万寿菊榜》专刊、专版轰动一时。报纸还刊登宣卷、小调、山歌、诗钟、联语等民俗文艺作品。另外,辟有“粉墨痕”“风月谈”“时髦话”“谐论”“名妓传”等专栏的小张副页《尘天影》,随报附送。燕子挑灯书写的文章有一股激情和柔美,他的文章受到了读者的青睐,燕子也被时人誉为“国魂九才子”之一。《国魂报》是“五四”前夜一份不可多得的大众读物。它在风雅文化的传承和通俗文化的传播方面有着新的意义。燕子们功不可没。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

浦江召稼楼所处的这块土地,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地,所以,《月满召稼楼》自然不仅仅单写这座楼,而是浦江镇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历史沿革,风云变幻。如今,召稼楼这本厚重的书已翻过去了沉重的一页,这里的历史建筑经过修复改建,成了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浦江镇欣欣向荣的缩影,昔日的风物有的已经湮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依然存在,且生机盎然。今天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生动的故事集结于此,目的是为了流布后世,发扬光大。

2024年7月起,第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读:闵中东校 高二3班 范艺芊

图文:明镜文化

编辑:汤婧娴

初审:赵若楠

复审:姚怡莹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