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三面环山、北临长江,自然资源丰富,也是文化大省。

牢牢把握江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立足特色和优势,着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担当实干、笃行奋进。

十多年风雨兼程,十多年砥砺前行,现在的赣鄱大地,时时皆是活跃的创造,处处皆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一片蓬勃向上的气象。

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的景德镇有着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来看景德镇如何把“千年瓷都”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千年瑶里古镇 寻找文化印记

总台记者 易文韬:这里是景德镇瑶里古镇,古称“窑里”,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承陶瓷文化要回到它的“出生地”,景德镇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的美誉,这得益于当地两种主要制瓷原料“高岭土、瑶里釉”。如今的瑶里早已经不再制瓷,而主要提供陶瓷原料,这里保存着相对完好的古村落,留下了一份静谧和历史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瑶里陶瓷从业者 杨俊:瑶里就是原生态的,这里没有任何其他的工业污染,属于纯粹的慢生活。

与瑶里古镇不同,传统瓷业是高耗能产业。几十年前,景德镇留给人们最深的感受就是城市脏、乱、差,烟囱林立,黑雾滚滚。

功能业态重新塑造 老瓷厂“焕发”年轻态

文化是城市的魂,产业是城市的脉,百姓是城市的根,如何在三者之间找到一条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成为当时摆在景德镇人面前的难题。

艰难的一步必须迈出,景德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变陶瓷燃料结构,解决陶瓷企业废气废水污染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子力:以前一直在烧煤,后来我们就烧煤气了,烧天然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面对一些老旧闲置厂区内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历史遗留问题,景德镇人犯了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子力:其实我们纠结了很久,在我们的城市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声音。难道这个承载了我们非常多历史情感的、产业记忆的场所要就此推倒,从这个工厂、这个区域里边抹掉?我觉得我们这一群曾经一路走过来的工厂的职工心有不舍,我们觉得应该把它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陶瓷工业遗产实现保护利用,2013年打造开始了,22栋老厂房全部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根据功能需要加以现代化的建筑结构活化利用,实现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产业价值的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记者 易文韬:陶瓷烧制工艺更迭的四代窑炉,各种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被妥善安放在改造后的空间内,向人们展示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三年的改造,2016年,陶溪川文创街区开门迎客,从外表看,老厂房、老窑炉、烟囱、水塔依然耸立,但是它们的结构已经改造,功能和业态重新塑造——原来的厂房、车间,变成为了一座座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聚集的创业空间。

海内外“景漂”汇聚 瓷都与世界“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幕降临,年轻的陶瓷手艺人们在这里支起了集市,漫步在陶溪川文创街区,曾经的废旧瓷厂,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记者 易文韬:陶溪川吸引了上万家陶瓷创业者入驻,他们在这里可以交流经验,分享创意,任何天马行空的创意都能在这里实现。“景漂”来自五湖四海,景德镇开放包容的陶瓷文化将他们汇聚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景德镇,更在激发年轻人的梦——每年80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受邀驻场创作,陆续有4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立工作室,这里成了“洋景漂”的逐梦平台。旺盛的创新创造活力和烟火气,为陶瓷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让景德镇成了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