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7月了,从时节上来看,即将进入小暑节气。根据古人总结的经验,小暑一到,天气将变得更加炎热,同时,也进入了雷暴期,尤其是北方地区,大家要注意防范“旱涝急转”。因为,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全面几乎一半的降水都会集中在7、8月这段时间降下来,很容易出现大水和洪涝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对于北方地区来说,截止到目前像河南、河北、山东等一些地方是比较干旱的。因此,当地的农人都盼着来一场透雨缓解旱情。
相比南方的干旱少雨,南方在“梅雨”的影响下,暴雨天气多,给一些城市带来内涝和乡村农田被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3日之前长江中下游附近地区将持续强降雨,尤其是江淮、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和江南西北部等地的降雨量偏多1~2倍,局地累计雨量甚至可能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记录。之后,强降雨带将北移至华北、黄淮及东北南部等地,对缓解旱情有一定的作用。
按古人对梅雨季节的算法,今年的7月6日这天是“出梅”日,而今年的7月6日也是小暑节气交节的日子。也就是说,今年小暑和“出梅”日相连了。那么,今年夏天还会有大涝吗?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今年“出梅”和小暑相逢
古人判断什么时候“出梅”非常简单,就7个字:“小暑后逢未出梅”,意思说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这天就“出梅”了。
我们别看古人总结的这7个字非常简单,其实是古人通过千百年来结合芒种到小暑节气期间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的天气状况变化总结出来的。虽然,不能像现在气象学上的方法判断的那么精确,但前后也差不了几天。
例如,《神枢经》中就提到,“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日出梅。”由于,小暑是节气,通常是在每年的7月6-8日期间交节,相对比较固定,前后不差1-2日。因此,每年“出梅”的日子通常都是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出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是古人的判断“出梅”的方法,现在“出梅”的判断主要是根据气象学上的知识来判断的。简单点说,就是该区域5天内的雨日在两天以下,区内各站最高气温明显升高到30度以上,而地面南风风速也显著加大,就认为是“出梅”。但是,这个方法我们普通人是没法判断的,得需要数据。
总之,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古人的这个方法更简单,和利用现代气象学上的方法判断的“出梅”日差不了几天。
今年的小暑节气是交节在7月6日,这天是甲辰年 辛未月 辛未日,这天也是小暑的第一个“未日”,按民谚“小暑后逢未出梅”的说法,这天是“出梅”的日子。也就是说,今年的小暑和“出梅日”相逢了。
老话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虽然这个农谚与小暑和出梅在同一天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小暑节气当天出现打雷的情况,则可能会出现类似梅雨的闷热潮湿天气,好像黄梅天又回来了一样。
也就是说,小暑和“出梅”是同一天的话,如果出现打雷,即便是“出梅”日,也相当于还没“出梅”,梅雨天气还要持续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出梅后夏天还会有大涝吗?看看老祖宗是怎么判断的
1、出梅龙探母,黄梅去又回
这句农谚里说的“龙探母”是指“出梅”这天下雨,意思是说,如果“出梅”日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雨水偏多。
三伏天的开始时间通常是在小暑和大暑节气期间,所以,如果小暑后阴雨天气多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三伏天期间会比较凉爽。
类似的农谚还有“出梅龙流泪,重新倒黄梅”,表达的意思相近。
2、雨打黄梅尾,车水拉断黄牛腿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一句差不多,意思是说,如果出梅这天阴雨连连的话,那么就预示梅雨季节结束之后,还会有连绵不断的雨水。
3、迎梅一寸,送梅一尺
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大意是说,如果入梅那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整个梅雨季节雨水都会偏多。其实,和今年的状况挺吻合的,今年入梅的时候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下雨的地方挺多,直到目前还是阴雨天气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出梅打雷,粒粒皆辛苦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出梅这天出现雷声或者雷雨天气,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还将以阴雨天气为主,不利于作物生长。
阴雨天气多,会造成田间积水,田间高温高湿易得病虫害,对作物生长不利,影响最终产量。
所以,“出梅”这天打雷或者下雨不是好的预兆,要注意防范。
5、出梅雨淋头,伏里不缺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出梅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三伏天期间也是多雨的,可能会比较凉爽一些。
总之,按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如果“出梅”这天打雷、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阴雨天气会比较多。相反,如果这天是晴天的话,也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以高温干旱为主。
对此,大家怎么看?您认为古人总结的农谚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