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垦荒的年代虽已远去,

但召稼楼的迷人风采依然诱人,

召稼楼的钟声依旧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在历史的上空回荡。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中医大家秦伯未》(节选)。

中医大家秦伯未

1923年初夏,召稼楼兴东街上的同衍德药堂来了位青年坐堂郎中。先生身材中等、脸色黧黑、上齿微微裂暴、相貌普通,但他望闻问切温文尔雅,开方之字宛若书法佳作,很快赢得了病家的好感,同行的刮目。他就是日后成为一代中医大家的秦伯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伯未像

秦伯未,名之济,字伯未,号谦斋,上海城隍秦裕伯的族裔。1901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六)出生于召稼楼西北陈行老街(今属浦江镇)的一户儒医世家。祖父乃歌,精通国医,著有《读内经图记》;父亲锡祺,通晓儒家,也懂医道。耳濡目染,秦伯未自幼爱上医学和文学。及长就读于江苏省三中,后学医于沪上名医曹颖甫。1918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进一步学习岐黄妙术,并以第一名的骄人成绩毕业。从此,先生走上了从医之路。

智斗废派

20世纪前半叶,一批怀有变革强国志向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盲目套搬西方文化,贬低东方文化,把中医视为迷信落后不科学的旧文化。官方和社会上多次出现废止取缔中医的政策行动,使原本正在逐渐失去主流地位的中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面对巨大的压力,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与废止派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在抗争中,秦伯未的智慧方法和执着精神受到了人们的称道。

为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对中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秦伯未先后创办了“新中医社”“中医指导社”“中医书局”等社团;校订整理出版“中医指导丛书”;编辑发行《中医世界》《中医疗养专刊》等杂志,不遗余力地和中医团体、同仁一起宣传中医的作用、优势、前途,中医改革的意义、方向、成绩,从而掀起了一场中医文化运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中医要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基于这一点,秦伯未与中医界同仁创办了医学院,一面自设诊所带徒育人,同时到其他中医学校授课,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殚精竭虑不辞辛劳。

当然,更现实的是要在临床上开辟出新的天地,用优质的疗效来与废止派抗衡。为此,秦伯未创办了我国早期的中医医院——中医疗养院;在上海南市设两所中医诊所;同时到多家中药堂坐堂,为百姓开方治病。所有这些,都让人体会到、看到中医治病的实际功效,为稳固中医的名誉和价值起了积极作用。

1929年初,在日本喝过西医墨水的余云岫以中医理论空洞玄虚,诊断无依据,治法无标准“而有碍保障人民健康”为借口,抛出一项提案,要求国民政府取消中医。当局也接受提案,准备向中医开刀。上海中医界闻讯后,极为震惊,立即通电全国,发表宣言,于3月17日在上海召开全国中医中药代表会议。在这场有关中医存与废的生死斗争中,秦伯未始终站在第一线,他四处奔走疾呼“抢救祖国遗产!”缘于秦伯未多年来为捍卫中医所作的努力和成绩,大会推选他为赴南京请愿团五人代表之一,时年仅28岁。在南京,他与其他代表一起与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迫使国民政府不敢横行,收回成命,撤销决议。斗争,使中医界空前团结;胜利,使中医在社会上站住了脚跟。1929年3月17日作为“国医节”永远载入了史册。有中医人士说,秦伯未在这场斗争中起到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

浦江召稼楼所处的这块土地,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地,所以,《月满召稼楼》自然不仅仅单写这座楼,而是浦江镇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历史沿革,风云变幻。如今,召稼楼这本厚重的书已翻过去了沉重的一页,这里的历史建筑经过修复改建,成了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浦江镇欣欣向荣的缩影,昔日的风物有的已经湮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依然存在,且生机盎然。今天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生动的故事集结于此,目的是为了流布后世,发扬光大。

2024年7月起,第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读: 闵中东校 高二3班 袁张哲

图文:明镜文化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