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涛 画作/刘兆鸿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演进,但是,都没有脱离中华文化独有的意识形态。关于中国画的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两个核心要素:“笔墨的运用与画面人文的表现”。可以说,中国画的发展是两者的相互交织前进的!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首先,笔墨是中国画建构的地基和最终的核心思想。可以说是,缺其就不可以称之为中国画。所以,笔墨不是绘画工具这么简单,而是,书画家抒情立意、布局造像、意境挥发的发言人。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笔墨自出现、成型到繁简、简繁的演变中通过文化形成了独立的哲学体系,笔墨的浓淡干湿、虚实、顿挫,代表着天地阴阳。即使到了现代,西方文化的进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理念的灌输,也没有把中国画在笔墨运用上的创新代理民族文化的特征。虽然有许多画家尝试将西方绘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中,但是,都没有脱离笔墨形成的基本要素。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笔墨不是中国画发展的唯一动力,画面的人文表现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画的发展是要在笔墨和人文的共同前行中进行的。中国画,无所不可表现,山水、花鸟、人物是作为画面造像的区别而命名的。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形象为题材,都是通过笔墨来对人文的解读。近现代,因为科技和信息通讯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也到了一日一变化,使得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不是创作的理念和画面的表现跟不上时代,就是脱离文化和笔墨思想的创新。这种现象直至今日,才开始有所转变,开始被社会和广大的书画家群体来重视。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书画界出现了很多重温宋、元、明、清时的画作,品读古人画论的书画家。他们开始溯源求本,开始利用已经熟悉了快速发展的思想,重新审视中国画的笔墨和人文。把那些丢失文化因素,笔墨意趣找回并衔接。新时代画家刘兆鸿,其以猴画为主要创作方向。在猴画的创作中,其发现,猴画也因西方文化的进入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笔墨断层和人文缺失。就在想尽一切方法,想把猴画的笔墨和人文找回。因此,其也就自然地进入了回到中国画断层前的时期,寻找突破口。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中,终于把人文和笔墨找回。也因此,其创作的猴画才具有自己的笔墨气象,才具有时代人文的气息。

画家刘兆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家刘兆鸿

刘兆鸿(刘照红)著名画家徐培晨教授入室弟子。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助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工作室画家。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国粹文化艺术传承人。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
刘兆鸿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兆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