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掐指一算,我已经被日系便利店骗了将近10年。

过去我天真地相信,它们不过是一家满足顾客应急需求的小型零售商店,靠着 24 小时不打烊,空调强劲,灯光明亮,勤勤恳恳卖着干净体面的瓶装饮料和日用品为生。没想到它真正的面目,竟然是家靠卖盒饭为生的“快餐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起来,我的确没有在这家便利店全身而退过。过去半年里我至少吃过它们的:黑椒猪排吐司三明治、榄菜豆角鸡肉饭、鱼丸鸡腿车仔面、猪排咖喱饭、番茄肉酱意面、关东煮、麻辣烫、酸奶碗、鸡肉卷沙拉、抹茶拿铁、花卷、梅干菜肉包 … 甚至都不能说是小型快餐店,简直是一家从没停止过变换花样来赚打工人午饭钱的超级食堂!

一篇市场经济学文章印证了我的想法:“7-11里面80%的商品都是摆着凑数的,真正赚钱的只有收银台旁边的两平米熟食位,两平米贡献了便利店接近八成的利润。”

所以哪有什么随便打发一下。这些披着便利店外套的24 小时不打烊快餐店,原来这么多年来都在勤勤恳恳地想着花招,来“骗”走我的饭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里的日系便利店似乎从选址开始,就盯准我们的“饭碗”。

街区的转角,写字楼的角落,地铁站的出入口,它以人畜无害,只为提供方便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我们经过门口的时候,也通常不会对着招牌产生很想走进去饱餐一顿的想法。可是每个疲惫忙碌的节点,当想随便找点什么应付一下的时候,我们又都会不由自主地走进便利店。

我和我身边的同事,几乎每人每天都在经历没什么胃口,在便利店随便吃几口的时刻。

比如办公室的山东籍男同事,已经对楼下7-11的盒饭口味熟悉得如数家珍。前两天他刚刚小程序给我分享了优惠券,让我花 15块钱券后价去试试“把子肉盖饭”。他说上面两大块狂暴的肥厚五花肉,配上吸满汤汁的豆皮结,让他头一次在上海吃得山东人血脉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作为女生,我想要的不是把子肉或者盒饭优惠券,我喜欢形形色色的鸡肉卷沙拉、溏心鸡蛋沙拉、黄瓜西红柿沙拉,和打着低脂健康牌的全麦贝果或帕尼尼。尽管看起来没什么食欲,尽管父母会摇头,尽管直男同事们表示不可理喻,但7-11全家罗森这些便利店懂我。它们知道作为女生,我们会为怎样的“一顿饭”买单 —— 有段时间全家甚至上了西兰花生酮无米炒饭,虽然20元出头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物超所值”,但足以让动辄50+价格的中产轻食沙拉连锁店脸绿。

每个月偶尔几天的放纵期,唐扬鸡块咖喱饭又会在那里坚定的等着我。3 分钟微波炉加热时间,一份浓稠微辣的咖喱酱汁、肉质柔软的鸡块、暄乎的米饭就冒着热气和香气摆在我面前。虽然没有刚炸出来的脆口,但这就是我记忆深处最柔软的滋味。我还记得人生第一份咖喱,就是学生时代在北京东直门7-11吃到的。说有多好吃也不至于,但对于当时只在日剧里见过这种食物的我来说,那一口堪比梦想照进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办公室同事聊起来,才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日系便利店的美食“奇遇”,包括从小魔都出生长大的安妮,说她人生第一次吃淀粉肠就是在全家便利店, 8 块钱一根,比夜市上贵多了。“但看起来干净卫生,夜市的我可不太敢吃。”

“我第一次吃淄博小烧烤卷饼,也是在隔壁的全家。”“他们还出过抱着香辣五花肉的白面皮!”“罗森之前的芋泥糯米盒子你们吃过吗?”“我知道我知道,就是放在韩式炒年糕旁边那种!”“算什么,我上次去广州出差,他们的7-11还有腐乳味的泡芙,还有腐乳味的巴斯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被便利店变着花样骗去每天饭钱的,可不止我一个啊。

太会了,日系便利店们太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好奇地问了一个朋友,他曾经在7-11做过产品研发。他说原来即使在门店并不算密集的江苏地区,即便是看似最平常没有创新的饭团,盒饭,三明治,甜品等品类,也至少要每月上新两次,以末位淘汰制看门店反馈的销量决定去留。

让我跌掉下巴的是,罗森在北京每年的新品淘汰率竟然高达130%~150%。

难怪这些日系便利店们能在外卖平台井喷,生鲜超商兴起和洋快餐降价的时代里继续漂亮生存。它们从设店开始,就赢在了认真做吃这条起跑线,思考产品的每一步,也是如何想法设法地抓住每一个进店者的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经济分析文章里说的,“熟食柜台才是一整个店里最赚钱的地方”。全家曾经的宣传标语是“承包你的一日三餐”,7-11集团的整体战略甚至都是“以食品为核心”,在他们严密的算法和统计里,接近七成的消费者进店会直奔饭团、便当、关东煮等鲜食产品,于是这就成了它们的工作重点。

当普通快餐店只会在在餐牌上老老实实地卖着两荤一素快餐,这些日式便利店会在这个基础上,成功让我们进一步买下一瓶无糖茶、一个饭团、一份沙拉甚至多加一个小甜品的四件套午餐,实现了翻台率超高的货如轮转。

当然,便利店们不是一夜之间变聪明的。对于怎么把大家的饭钱“骗”到手,它们处心积虑了很多年。毕竟它们出生在日本经济腾飞的70年代,必须多动脑筋才能杀出重围。那会的便利店,为了给消费者树立安全可靠的自有饮食品牌形象,每个门店都严格配有温控生产线和冷藏车,80年代更是规定所有熟食无论是否过保质期,都要在送达门店后的20小时后统一废弃。

而这一点,也是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我,选择去便利店打工的首要原因。我还记得白班每天两次的废弃作业,是最让我兴奋的工作。我经常和一起打工的高中生妹妹掐着秒表虎视眈眈,等待朝思暮想的奶油芭菲到达废弃时间,以方便我们以骨折价格买回家大快朵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售卖期只有1 天左右的料理包食品,也因为生产日期新鲜,非但没有给大家带来对预制菜的抗拒,还让大家逐步建立了便利店里的食物就代表着卫生和速度的认知,甚至愿意为了这种卫生和新鲜,舍弃一小部分对好吃的要求。

那个前便利店产品研发的朋友还告诉我,全家在去年还自我进化出了所谓第五代店型,在本就不大的店铺中心位置做了“热气小灶”的中岛台,摆上烤肠机、煮面锅、三明治机,主打中国人喜欢的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全家里,看着大锅绛红色泽的卤汤煮着把子肉、狮子头、兰花干,我逐渐从心底去接纳这些日系便利店的出品,它们不再是我上学时引领潮流的舶来品,它们已经成功融入中国人的本土生活,为我们提供只符合中国人味蕾的热饭热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不知不觉间,我被便利店“骗”去很多饭钱,但每次吃便利店快餐,我又会为今天默默省下饭钱而带着一丝窃喜。

便利店的饭菜固然不能算得上人间美味,但它总会带来不被束缚的包容和安全感。就好比一个开明的长辈,出门前塞给你一包吃的,告诉你是家里随便抓了点,路上带着饿了随时吃,不吃也没关系,不是什么贵重心意。这个场景下,好不好吃其实并没那么重要,而是你知道有人会给你饿着的肚子兜底,并且它24小时全天侯都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记得在日本便利店打工的时候,有位白米饭奶奶是所有员工都知道的常客。这位白发苍苍却永远画着精致妆容的奶奶,每天都在晚上十点前后准时出现,只买一份白米饭,礼貌地请我们加热以后,都会以一种我从没见过的优雅倚着吧台默默吃完。我们大约能猜测出她生活的窘迫,却没有任何人问过她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远远看到她时就提前帮她热好米饭,拿好筷子,在她离开时点头说一声晚安。

这个奶奶,以及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也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或许收入并没有想象的优渥,或许手脚笨拙并不能做出一顿像样的便当,但我们也想体面的吃一顿好烦,便利店给予的就是这样一种选择:它不止是家门口的第二个饭堂或茶水间,也是无论在何种境况中走进来,都还能拥有的一份体面生活,足以让你在走出去时,比刚才感觉更好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每个商家都不会跟我们和盘托出食物销售背后的所有实话,但如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社会上的人可以吃好一点,吃体面一点,那偶尔被骗,也未尝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作者|徐晴、斯小乐

编辑|梅姗姗 视觉/创意|BOEN

摄影|小红书@下班吃咩嘢、mmav_Olivia、小猪蹄蹄子zz、美食测评工、Tanmustxbacc、屁大点事都要分享的憨憨、Sprinaaa、哇哈哈哈、菲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