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杨燕棋)7月5日报道 “原来院落乱得很,到处都是违建,中间就一米多宽,走都走不动……现在政府把院子给我们打造了,安逸得很!”谈起最近身边的变化,玉林南路7号院的居民们脸上满满都是幸福感。曾经黯然失色、老旧破败的两排农具房,如今已经蜕变为精致时尚的咖啡店、花店、手工作坊;曾经安全隐患丛生的大杂院,也已华丽转身,化作了安逸闲适的青年文创聚落,成为了热门网红打卡地,节假日最高峰时单日吸引数千名年轻人前来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改后的玉林南路7号院

位于成都南二环内侧的玉林南路7号院,是一座承载着近40年历史记忆的农建院落。在武侯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的大背景下,玉林街道经过近两年拆除违建、更新改造和系统治理,探索形成了“三全工作法”,有效助力老旧院落“拆改治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人居环境与商业形态有机融合,让小区治理与持续发展齐头并进。如今,这个焕发新生的院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成都玉林后花园”,成为了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院落里拍照打卡的年轻人

院落隐患重重

拆违改治遇阻碍

玉林南路7号院位于武侯区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占地约12亩,建筑面积约9800平方米。由于长期疏于管理,院落内部建筑设施已显颓势,水污系统混乱不堪。院内非法搭建现象严重,共计138处违建,超过了建筑面积的一半,致使原本宽敞的公共通道被压缩至不足2米,行走困难,呈现出“老破乱”的破败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的院落

院内400余名外来租户挤住在破旧的农具房和违建房屋中,甚至还开设有小餐馆、麻将馆,人员繁杂、环境局促、电线乱拉乱接、充电设备随意摆放……安全隐患重重,2021年被列入省级环保督查整改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中的院落

据悉,这片区域原为整村集中修建,居民普遍收入较低,院落内部矛盾错综复杂,自治体系不健全,院落收支情况不公开透明,历史遗留问题繁多,居民心中积压着深深的怨气。区、街两级曾多次试图实施院落整治,但由于居民普遍担忧拆违改治会影响租房收入,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了院落问题愈发严重,成为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从“老破乱”到“后花园

林南路7号院的蜕变之路

2022年,武侯区再次启动了拆违整治和集中治理行动。玉林街道针对居民们最关注的问题,创新解决思路,提出了拆除违建的同时,将农具房更新改造为青创小店,居民们纷纷表示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同年11月,社区派遣了在民众中威望较高、能力出众的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和院落党支部书记,协助街道和社区深入发动党员、动员群众,成功拆除了全部违建建筑,使院落更新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在拆违更新施工过程中,街道积极引进相关营销策划公司,同步开展了收储、文创策划和运营招商工作。招引的36家青创团队在改造施工结束后迅速启动店铺装修,至2024年2月已全部入驻开业。此外,2024年1月成功实施了“信托制”小区治理机制,为院落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客在院落里的咖啡店休息

坚持三全工作法

助力老旧院落“拆改治一体化”

改造过程中,武侯区坚持三全工作法,助力老旧院落从“老破乱”到“后花园”的蝶变新生。

武侯区坚持“全过程民主”,将党建引领和群众工作贯穿始终。改造过程中,街道将拆除违建、更新改造和治理改革等各方面向居民公开,从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到长效治理全过程听取居民意见。针对楼顶拆违后的防水处理,街道在听取居民意见后,将原方案铺设防水卷材调整成了铺设环保材料坡屋顶,既提高了使用寿命又有效防止了违建再生。

此外,组建工作专班,在集中宣传的基础上,实行专班两人一组包楼包户,深入居民家中一对一了解情况、摸清诉求、掌握困难;建立院落党支部,选派社区两委任支部书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党员和微网格员动员居民支持参与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参与

武侯区坚持“全要素整治”,将拆违更新和持续发展统筹起来。变“单一拆违”为“有机更新”,变“隐患空间”为“优质资产”,将114间农具房改造为青创小店,保障了居民收益不降反升;无法纳入老旧院落改造项目,街道就自筹经费、自主实施,在统筹历年老旧院落改造奖补资金基础上向水务、综合执法、社工等部门申请资金支持近600万元,实施拆违、雨污管网分流、停车棚建设等多个功能改造项目。

武侯区坚持“全周期治理”,将商居共建和信义治理融合推进。针对原自治小组公信力不强的问题,街道、社区积极推动成立业委会,积极推荐在拆改过程中支持工作、敢于监督且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和骨干参加业委会竞选,最终选出了由5人组成的业委会,使院落有了法定治理主体,为长效治理奠定了基础。

在对114间农具房完成基础改造后,运营机构按照“不扰民、有分寸、一切以满足居民利益为核心”的标准,先后引入独立咖啡馆、手工艺店、理发店等36家青年文创小店,成为全国首个大体量青年文创小店进驻的老旧院落。同时实行“十分制”双向评分和处罚机制,有效营造了商居和谐共处、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

院落党支部、业委会牵头,在广泛宣传、开放预算基础上,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共同决议,引入实施“信托制”小区治理机制,将停车费、公房租金、商家物业费等归集为居民共有资金,实行公开透明使用管理,实现了可持续造血功能。同时,院落建立了问题处置“三三制”,对商家、居民发现提出的相关问题,“3分钟内响应、30分钟内反馈、3天内办结”,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的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