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市房企公开数据的汇总,2023年房地产开发行业利润增长率为-215.65%,到了今年一季度,房企在去年超低基数的背景下利润增长率继续为-100.98%。

今年开年后,一手房市场的交易冰冻,各大房企销售收入直接腰斩,就连班里当年最好的学生万科都接连爆出了较大的负面舆情,这让原本已经下决心跟房地产断舍离的决策层陷入了两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我们看到在5月17号,持续了一年多的挤牙膏式救市政策终于稍微泄洪了一次,降利率,降首付比例,降门槛等一系列的政策集中放出,但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市场在一波情绪小高潮后又重新回归了阴跌状态,救市政策的药效在我国这第四轮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阶段里,已经失去了前三轮的神奇。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买房的无外乎就两类人,一类是投资客,一类是刚需客,前者买房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升值,目前国家已经明牌要从房地产经济转型,这些投资客嗅觉都很灵敏,原本作为房价上涨主要推手的他们,现在正在反手做空互相踩踏,救市政策越放他们离场的信念反而会越坚定

而后者刚需们呢,目前的数据已经很明显了,除了一二线部分城市这两年还有人口流入,全国现在90%以上的城市人口都已经停止增长,全国总人口也已经出现了拐点,人口减少的趋势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

而我国的城镇化率呢,在2023年也已经到了66%,虽然跟发达国家平均的80%还有所差距,但问题是我国人口普查的时候,会把住在农村,却在城里工作的人统计为农村人口,这类人在我国其实很多,所以我估计我国实际的城镇化率可能早就超过70%了,城市化真正的成长空间其实已经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和城镇化率的数据已经明晃晃的告诉我们,刚需客的存量目前已经严重不足了,基数不够的时候,政策再多也没有用。

那结合以上,未来我国房价长期走弱是大的周期趋势,国家调控在这种大周期趋势之下就像螳臂当车,例如2000年前后第一轮房地产疯牛周期里,在庞大的真实购房需求下,就算政策不断的加利率,提高首付比期望给狂热的楼市降温,但最终也阻挡不住全国房价上台阶式的上涨,当年的越调越涨跟本轮的越调越跌就像是镜像一样。

那在未来会长期走弱的房价预期下,到底跌到多少才算是底这个问题,相信在座各位不论有房没房都会非常想知道答案。

那本期UP就通过两种精确到小数点的算法,带你了解回归商品属性后的房子到底价值几何。

随着我们刚刚讲到的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力军“投资客”这两年在房地产市场折戟沉沙,房价永远涨的信念在真实的人口和经济数据下被打破,投资客逐渐离场后,房子也由之前有钱人用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工具,逐渐回归了其原始的居住属性,因为有租房这一同样可以实现居住需求的途径存在,房子的价值就可以通过与租房之间比价形成参考,我们随便找个房子来实际计算一下。

以北京海淀区五道口附近的华清嘉园为例,该小区目前实际成交价在10万元每平,这套109平的房子目前租金14500每月,年租金就是17.4万,而该房产价值为1090万,实际的租售比就是17.4/1090=1.6%,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这1090万一年只有1.6%的年化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这个收益率还不如余额宝一类的货币基金收益高,况且余额宝是纯收益,而房东一方实际还要负担物业费、维修费、空租期租金损失,中介费等一系列看得见的成本,此外其实还有房屋老龄价值折旧的潜在成本,而这一块成本在房价停止上涨后,会变的越来越沉重,可能好几年的房租收入都抵不上一次房屋大修的支出。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租售比普遍不到2%,越是大城市因为高房价的问题,导致分母太大,最终的回报率更低,这2%的回报率其实扣除完各种成本后,实际回报甚至可能为负,单就今年上半年,各大城市房价下跌就不止这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根据租售比来看,目前在我国持有房产是一个很明显的亏本买卖,就算房价不跌而是横盘,租房的性价比也是远远大于买房的

那租售比到多少才合理呢,结合各发达国家的数据,基本要高于4%,也就是100万的房子,一年需要有4万以上的租金,但发达国家的4%跟我们的算法也不一样,这里面还包含了1%左右的房产税成本,所以国外房产实际持有总成本在加上房产税后,大概在2-3%之间,4%的年化租金减去成本,实际的年化收益利率在1-2%,也就是100万实际一年扣去各种持有成本后实际到手1万到2万

这个收益率其实是市场定价的结果,因为各发达国家的利率长期都在低位(最近的高利率并不是常态),大概也在1%左右,这1%是无风险的收益,而持有房产虽然是低风险,但也是有风险存在的,所以1-2%的实际收益相对合理

如果这个实际收益突然有一天飙升到5%甚至10%,那就立马会有人大量买房,造成房价上涨,最后把收益率磨平回到合理区间,这就是房价市场化。

我们再理一下这个算法,合理的租售比应该等于持有成本+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收益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结合这个算法,我们再算一下这套目前市场价1090万的华清嘉园房产实际价值应该是多少,租金是完全市场化的,是根据居民收入最终定价的产物,目前的17.4万就是真实市场能接受的价格,而我国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就是无风险收益率为2.3%,房产这类资产在我国风险还是比较低的,风险溢价收益咱们给到0.5%,持有房产成本为2%,按照公式,则合理租售比需要到达2.3+0.5+2=4.8%,才是市场能够接受真实市场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推这套华清嘉园房产,其真实市场底价格应该为:17.4/4.8%=363万,低于这个价格买入,通过租金就能获得超出国债和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的收益,自然就有资本会去做买入的这个事情,而房价的底部自然就有人拖住了

这么来看目前华清嘉园房价的泡沫还有2/3,房价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远远没有跌到底的,各位也可以通过以上的算法,来算一下自己家的房子真实的市场底价格是多少,可以把计算结果打到公屏上或者评论区,算完之后我估计大部分的人心都是哇凉哇凉的

但也别太过于悲观,仔细看公式的粉丝应该发现了,除了溢价收益的0.5%和持有房产成本为2%是硬指标,无法变化,国债收益率为2.3%则是可以变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期的利率从去年的2.9%已经一路向下来到了目前的2.3%,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下调,如果能调整到1%,则租售比只需要3.8%即可,那华清嘉园这套房产的市场底价格就马上升到了:17.4/3.8%=458万,泡沫只剩下1/2了,如果能到零利率,则升为17.4/2.8%=62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白了这个公式,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一直在降利率,一直拖延房产税出台,其实底层都是在防止房地产硬着陆,决策层之前的思路是把17.4/1090这个公式里的分子端租金,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不断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分母不跌或者少跌,最终实现房价软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飞机(房价)不是向下面的地面飞,而是地面(工资收入)一点点抬高,最终让飞机接触地面实现着陆,但目前的情况是地面没有上升反而变的坑坑洼洼,飞机上乘客看到这个情况,一个个争着要跳伞。

刚刚跟大家讲的是房价的市场底,但大家也看到了,以北京这个小区为例要挤出2/3的泡沫,这么大的泡沫如果真的破了,那可是要爆发经济危机的,但其实在这个市场底之前,还有一个国家会出手拖住的底,那就是政策底。

什么是政策底,简单来讲就是防止房地产大面积断供的底线,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买房者都是动用了杠杆的,也就是上了贷款的,以当年实行了很久的30%的首付款来计算,剩下70%的贷款就是所谓的杠杆,人们可以通过买房用30万,撬动70万的资金,买入价值100万的房产,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则为100/30=3.3倍

当这100万的房子跌到超过30%,也就是卖出价格不足70万的时候,房主就算把房子卖了也无法还上70万的银行贷款,这时候就会有人选择断供,直接不还银行钱了,少还这70万,就约等于把房子按照70万卖出去了,对个人来说是一笔赚钱的买卖

况且当前我国的存量房贷利率大约在4.5%左右,实际的成本远不止这70万,但是要计算利率影响,算法就太复杂了,咱们就按照这30%的跌幅来简化计算,这么来看当年在2020年后大量高位买房的房主,如果房价跌幅超过30%,就会产生断供的意愿,天量的断供会带来天量的打折法拍房,进而更进一步刺激房价的下跌,形成螺旋式的恶性循环,这是国家和银行万万不愿看到的

所以近3年成交的平均价格打七折就是你家房子的政策底,各位可以再结合这个算法,去算一算自己城市,自己小区房子的政策底大概是多少,也可以把两套算法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城市放到评论区,同城的小伙伴们报团取暖一下

好了,通过以上两种房价底部的算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市场底和一个政策底,而政策底往往是高于市场底的,这说明我国楼市的价格泡沫的确还是有些大的,但高房价的背后是高地价,而高地价的背后是城投和银行天量的底层资产

地价如果出现下跌,城投和银行将会出现巨量的亏损,所以我们看到各种降费率的救市政策不断出台,但土拍的地价就算拍不出去,也从没降过,我国的地价已经通过资产负债表绑架了城投和银行进而绑架了国家,短期内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未来我国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走新加坡模式,即房地产双轨制,有钱人去消化高价改善商品房,政府开发廉租房保障普通人住房需求,这样既能维持住高地价,还给穷人留了住房的口子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停止高容积率地块出让,后面的土地只能建低容积率的改善小洋房,被禁止了很久的城区独栋别墅用地限制也在蠢蠢欲动,而各地城投我们也看到已经在陆续开始收购存量房了,这其实就是未来面向普通人出租的廉租房

根据这个逻辑,未来房产也将会分化,刚需性楼盘会因为廉租房的推出越来越不值钱,改善性的则会相对保值,但除去位置极好且周围土地开发殆尽的楼盘,其他的也会因为产品本身的迭代而贬值

简单讲这类改善房的消费可以对标汽车,会完全回归商品的属性,买来是用来使用和享受的,随着这使用年限变长,新产品更优质而折价,以上这两种产品的分化,我称为中国房地产的新常态,各位仅供参考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期待各位老粉新粉点个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