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肃省玉门市下西号乡的枸杞种植基地里,头茬枸杞挂满枝头,如红玛瑙般点缀在绿叶中,长势喜人,杞农们裹着头巾,在田间采摘不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杞农正在采摘枸杞(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凌晨5点就开始忙碌,平均每个工人一天能摘果七八十公斤,收入200多元。整个采摘季下来,能赚1万元左右。”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平山介绍,这几年,镇里建成集约化、规模化枸杞基地4.5万亩,成立规范化运行枸杞合作社15家,从事枸杞产业人员达5000余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目前,玉门市枸杞种植面积达17.8万亩,预计共需采摘工达到1万人次,综合产值超过11亿元,枸杞产业成为玉门市乡村振兴最具特色的富民产业。

一颗小小的红色枸杞,是玉门市特色产业的“红色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红、更亮?近几年,玉门市从枸杞的种植、研发、销售抓起,以科技赋能做大做强玉门枸杞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门枸杞晾晒基地(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甘肃表青惠农农业有限公司的枸杞原浆生产车间里,工人正进行设备维护,为即将到来的生产旺季做准备。“生产枸杞原浆,拼的就是时间。”公司总经理任表青介绍,从枸杞鲜果的采摘、运输,再到打碎、灌装,全程不超过4个小时。

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附加值的巨大提升。任表青拿着一罐枸杞原浆饮料介绍,将鲜果制成原浆,生产过程比干果简单,价格却是同等数量干果的3倍左右。现在公司生产的枸杞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还拓展出海外市场,在东南亚等国家大受欢迎。

如今,甘肃表青惠农农业有限公司已建成枸杞干果加工、枸杞汁NFC原浆生产、枸杞原浆无菌化小包装、易拉罐装枸杞饮料生产、枸杞文创雪糕加工等6条加工生产线,年可加工枸杞原浆3000吨,生产玻璃瓶及塑封袋饮品2800万瓶(袋),实现产值达1.8亿元以上,有效带动全市枸杞产业精深加工的转化能力和科技含量。

近年来,玉门市扶持建成枸杞分级、包装、深加工企业8家,建成枸杞烘干生产线61条,引导企业研发冻干枸杞、枸杞原浆等8大类20余种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提升到2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枸杞加工转化率达30%以上,推动枸杞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徐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