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美国潜水员梅尔斯特里在洛杉矶附近海里发现了一块形如轮胎的怪石,重达250公斤。他与伙伴继续寻找,又得到了8块怪石。经过鉴定,“怪石”是5块石锚、2个石枕和1个石码(起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类似的怪石发现更多,达到30多块。美国圣地亚哥考古学家詹姆斯·莫里亚蒂对之作了如下描述:“新发现的石锚有两起,一起是两件‘圆柱体’和一件‘正三角形’的人工石制品。另一起是‘一块中间有孔、大而圆的石头’,石头上积聚了一层薄薄的锰矿外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美国方面研究发现,这类石料为砂岩(灰岩),不存在于美洲太平洋沿岸。

美国学者最后在中国华南沿海找到了这种石料,并在中国文献里找到了2000多年前的航海记录,当时的船只习惯于用石锚,形状和加利福尼亚浅海发现的相同。

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中国华南人早先到达美洲时留下的。他们对石锚表层的锰进行测定,厚达3毫米之多。锰在石头表面的积累是1000年1毫米,美国方面认为这是中国南方人是在3000年前到达美洲的。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来自亚洲的早期船碇”。詹姆斯·莫里亚蒂博士认为:首先,船碇约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根据锰积聚率千年一毫米计算年代,上面积聚的锰矿外衣有2.5至3.0毫米;其次,北美太平洋沿岸从未发现或出土过这类人工石制品;其三,在中国自古就有此类石制品用作船锚的记载和考古记载。

英人李约瑟在其出版的《中国科技史》中,就曾多次谈到:公元六世纪时,中国人就曾将农用和压路用的石磙移作船锚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9月,詹姆斯·莫里亚蒂博士的同事考古学家皮尔逊,又将“石磙”的五幅图样寄给了中国科学院,并在其撰写的《初步调查报告》中附有中东和地中海出土的古代石锚的很多图样。他说,就其形状这些出土的石锚看,无一与加利福尼亚浅海发现的相同。

但单就那块“中间有孔,大而圆的石头”来说,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属于古代中国特有的农用碾场脱粒的碌碡状物,即李约瑟所说的“移作船锚的石锚”。

再从23英寸直径大小来看,也与碌碡恰好相似。这就是古代中国早期的碇——锤舟石。至于那个圆柱形石锚,从它的大小形状对比,则与古代中国用以排除水草和礁石纠缠以便启锚的引绳石完全相同。

莫里亚蒂博士又寄给中国科学院五块石锚岩样标本,希望测定其产地。经北京大学地质系安泰庠副教授初步鉴定:“五块岩样质地相同”。由于“硅藻和放射虫的存在表明,本石锚岩样是海相灰岩”。后来又经该系孙荣圭副教授根据上述结论,结合我国地质资料核对,认为岩样与台湾中、东部的灰岩同属于一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中美多个科学机构也通过鉴定,认为石锚岩质“不存在于北美太平洋沿岸,而同中国沿海地区所产灰岩一样。”

因此,通过中美双方的各方面研究得到的结果,莫里亚蒂博士和皮尔逊作出结论: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先后发现的11块人工巨石,均系中国古代航海的船上遗留下来的石锚和属具。由此可见,古代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登上了美洲大陆。

美洲大陆自古以来,最早的主人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