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状告父母要彩礼,法官倾情调解挽亲情

在我国,订婚送彩礼是很多地方的婚嫁习俗,蕴含着人们对婚姻的期盼和祝福,但是近年来因为彩礼归属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也时有发生。近日,浮山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父母和出嫁女儿因彩礼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重归于好,并将写着“真情温暖感人心,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锦旗送到承办法官手中连声道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情回顾

2023年10月13日,原告范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识恋爱,并决定组成家庭,李某按照当地习俗给付原告范某彩礼168000元,由原告范某父母代收并存入银行。后原告范某与李某登记结婚,原告父母并未给女儿添置嫁妆,也未陪嫁存款。婚后,原告多次向其父母讨要彩礼,均被其父母拒绝。范某一纸诉状将其父母告上法庭。

调查走访+高效调解+当庭履行

范某父母接到起诉状后,难以接受自己被亲生女儿告上法庭的事实,表现出极大的抵触情绪。鉴于该案系家事纠纷,双方又是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承办法官决定以亲情为突破口进行调解。由于双方积怨太深,庭前调解未能有效缓和双方矛盾。

庭审中,双方情绪激动,争论激烈。承办法官耐心细致地向双方释法明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仍未达成协议。第二次调解未成功使承办法官多了份顾虑:如果案件只是依法简单一判了之,势必会引发双方之间更大的矛盾。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深入范某父母家中。范某父母告诉承办法官,他们作为父母,也是害怕自己的女儿过得不幸福,为了女儿今后的生活有保障,他们只是暂时保管这笔钱,确实需要时会如数返还。

承办法官又深入范某家中,了解到,范某结婚后育有一女,为了孩子,一直在家没有工作,生活拮据。范某的丈夫想买一辆车跑运输,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在第三次组织双方调解中,承办法官紧紧围绕案件争议焦点,从需求、心理、期望中找到“破冰”切入点,历经两个半小时,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范某主动起身向父母道歉,这起彩礼纠纷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典型意义

本案通过成功调解及当庭履行的方式,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且避免案件进入执行阶段,为当事人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减少了诉累,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来源:浮山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