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这一中国特有的时间概念,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口中的“苦夏”代表。

古语有云:“寒有三九,热有三伏”,入伏,即入“三伏天”,标志着真正暑天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秦代开始,古人便将“伏日”视为特殊的节日,久而久之,形成了烹羊斗酒、吃凉冰等消暑食俗。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5日起,持续到8月23日出伏,为期整整40天。

01

伏天一杯酒,疾病绕道走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在古代,就有喝“三伏酒”来调理虚寒体质的传统做法:“伏天一杯酒,疾病绕道走。”这里的三伏酒,就是指黄酒。

据史书记载,慈禧太后很重视喝三伏酒,每年入伏前,她都要到颐和园避暑,并且在每天晚上喝一杯陈酿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李时珍论述:“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若夫暑月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消赤散,此乃从治之方焉。”因此,夏季适量饮用黄酒,不但可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需的大量营养素,维持体内能量和营养平衡,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环境,提高心血系统的抗病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到了三伏天,许多人都会伴有关节疼痛、肠胃不适、头痛头晕等症状。而此时适当饮用黄酒,不仅能增进食欲,补益肠胃,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排出湿气,缓解疲劳,安神醒脑。

02

三伏天饮黄酒,一年不用愁

在中华民族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医”字正体字写作“醫”,下半部分的“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而古代的酒,多指黄酒。

黄酒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品之一,中医用黄酒治病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黄酒有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去寒气制药剂、消毒杀菌的功效,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黄酒的药用价值不止于治病,还可与药物配合运用成为药引,有效促进药效的发挥,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至少有200多个药方需要黄酒炮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黄酒酿造 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所述,黄酒中含有非常充分的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物质,如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功能性低聚糖和多糖、酚类物质、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无可比拟的生物活性肽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提高记忆力等保健功能。

现代人的夏季生活环境,寒凉饮食、熬夜、吹空调,导致了人体阳气受损,因此人的体质大部分都属阳气不足,寒邪内盛。

中医认为,黄酒性温,适量饮用可以“通血脉,厚肠道,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更有着“冬病夏治”的说法。

03

三伏天如何健康饮

进入三伏天后,天气变得越来越热,这样的天气人即使静坐不动,也会浑身发粘感觉难受,因此,进入三伏天,防暑降温成了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对于喜爱饮黄酒的酒友们来说,在三伏天里,怎样饮酒才能防暑又健康呢?

注意这三点,才能真正做到健康养生。

一是空腹不饮酒。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认为饮酒必佐佳肴。空腹饮酒时,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会加快,更容易喝醉。因此在喝酒前,尽量先食用一些油质食物,或饮用适量牛奶,延长乙醇在体内的吸收时间,保护肠胃。

二是小口慢饮。有些人觉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很有男子气概,其实这样的饮用方式并不科学。饮酒过快,会导致体内乙醇浓度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更加容易喝醉。“微醺胜买醉”,无论是在三伏天还是在什么时候,适量饮酒永远都是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酒属于细酌慢饮之酒,有低度、养生的功能,又有微醺、雅饮的意境。炎炎夏日,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共聚一堂,还是独自小酌,都能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三是食饮结合。喝酒时一定要多吃绿叶蔬菜、豆制品、猪肝等食物,其中所含的抗氧化剂、卵磷脂、维生素等可以有效地保护肝脏,减轻肝脏负担。